苏轼:我本修行人
2017-10-06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57岁的苏轼再次遭贬。在南迁路上,他拜谒了曹溪南华寺。南华寺是六祖惠能光大禅宗的地方。诗作《南华寺》记录了苏轼此行的感悟和透露了他前世的情况。

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錬。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赏析
东坡在南华寺见到了六祖的漆储真身,神色安详,端坐于塔中。东坡自问,为什么要来参拜祖师?是因为要找到我的“本来面目”。祖师端然而坐,似乎在询问我这一生的修学心得。我真羡慕惠明和尚,能得到六祖的亲自指点,从而悟得大道。

我前生三世本都是佛门中人,只可惜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了这一生的忧患。今天,我在祖师面前顶礼膜拜,老泪纵横。我要用这曹溪祖庭的清泉,洗尽我心中对浮世的留恋。

苏轼在此诗中用了多个佛家用语和典故。

诗中的佛家典故

“本来面”,又称为“本来面目”,佛家用语,指人的本性。

“明上座”,原指惠明和尚。

六祖惠能得传衣钵,南下途中,僧惠明赶来,终于在大庾岭追上惠能,向惠能求法。据《六祖坛经》,惠能让惠明屏息诸念,良久问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饮水自知”:惠明开悟后说,以前的多少年,都处于蒙昧之中,今天蒙受指教,这种豁然开朗、明心见性的感受,自己能够体会,却无法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指月无复眩”:据《楞严经》说,就像有人用手指头指著月亮,照道理我们应该是通过他的手指头去看到月亮。但如果我们只注意那个手指头,一看再看,还把手指头就当成月亮,这样不但看不到月亮,就是连手指头也看不到了。

“抠衣”,就是提起衣服前襟,这是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

“真相”,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这里指南华寺中六祖的漆储真身。

“借师锡端泉”:因南华寺前有溪水名曹溪,惠能又被称为“曹溪六祖”。据《传灯录》:六祖初住曹溪,卓锡泉涌,清凉甘滑,赡足大众。

“洗我绮语砚”,表面意思是用泉水洗涤砚台。以此比喻用祖庭的泉水洗去所有心中的污尘杂垢和对凡尘中名利情的留恋。

洗去贪恋 精进修行

苏轼笃信佛法,号“东坡居士”。也许是在修行中前世的记忆打开了,亦或许是出了神通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总之,如诗中所述,苏轼的前三世都是修炼人。

苏轼历经沧桑,一再被贬,凄苦悲凉。而今人生已走过大半,面对六祖真身,悲伤痛哭。看到祖师安详的容颜,苏轼痛悟反省著自己。原来自己的前三世都在佛门中虔诚修炼,却因为“一念”之失,导致这一世在红尘中历经各种磨难苦楚。

苏轼最后表明决心,希望借用祖庭的泉水涤去心中尘垢和对名利情的贪恋,在佛法修行上精进不止。也许就是凭著对佛法的坚信和在佛门中修出来的豁达,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人生的大起大落,苏轼最后居然得享天年、得以善终。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也许早就郁闷悲愤被折磨死了。

人生生世世的轮回到底为了什么?这世间可有答案?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长白寒儒范仲淹

    下一篇: 古人尊师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