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为何古人如此重视冬至
2016-12-20


2016年12月21日冬至,这个在大陆即将消失的节日,在香港却非常受到重视,称“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吃饭,俗称“做冬”,聚餐的样式绝不逊于大年三十晚的团年饭,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汤圆等,更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传统。

冬至历法 顺天应人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

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则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冬至。

“冬至”最初并非节日,只作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测得“洛邑”(今洛阳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阳成为日后十三朝古都。后来他又用此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周公在《周礼》中规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的祭祀仪式。民间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

自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正式将正月和冬至分开,冬至由此成为“冬节”,当时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当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相互拜访、赠礼。

魏晋六朝时,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对冬至过节最为重视,皇帝当日要在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祭祖、拜望父母尊长。

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诞辰又称为“三大节”贺朝,顺治时期,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定期的有冬至使,专门在冬至这一天朝见清帝。

清代北京城的冬至节也很隆重,旗人会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祭天并祭“祖宗杆子”。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所以《清嘉录》中称:“冬至大如年。”

冬至文化在香港得以传承

冬至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仅次于中国新年的重要节日,民众会以丰盛的饮食庆祝,所以又俗称“亚岁”、“肥冬”,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等等俗谚。

如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酒,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港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吃饭,俗称“做冬”。很多茶楼食肆晚饭一早被订满,一家聚餐。团聚吃饭时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等。盆菜为香港传统喜庆时令食品之一,为顺应都市人的生活模式,现时除大排筵席的盆菜宴外,亦有不少外卖盆菜可供顾客买回家。

“做冬”后吃汤圆也是港人的传统习俗,冬至饭前或饭后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香港,冬至这一天亦有吃鸡的习俗,而且讲求“无鸡不成宴”。在香港人的餐桌上,鸡是不可或缺的。用各种做法烹出鸡的美味更是港人最钟爱的,除白切鸡、盐焗鸡、豉油鸡等传统做法外,芝麻沙姜鸡、川味口水鸡、去骨海南鸡等也是餐桌上的招牌菜。

在冬至这天,北方要吃饺子;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上海家家吃汤圆;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宁夏冬至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南京人吃大葱炖豆腐;潮汕人吃甜丸;台湾人冬至则用九层糕祭祖。

冬至在韩国也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从这天起代表冬天已经到来,寒冷的季节需要足够的温暖与营养,所以韩国人每到冬至这天必喝红豆粥。

日本自古就将冬至视为太阳诞生日,是新年的起点。虽然日昼时间逐日增加,但仍需要历经一段十分天寒地冻之时,因此为了强身补元气,并增强免疫力,在冬至这天吃南瓜。

九九消寒图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数九寒天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九九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在已有1445年的历史,据南朝梁宗德《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已有数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智能游戏。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

冬至除了是气候上的寒暑交替及农务、农耕的转折点外,更是人体在养生上阴阳气血很重要的转变点。因为冬至为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在这一天当中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也就是说,如果冬至的调养是正确的,将有助于未来一年内的身体调养成效。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冬至是自然界阴阳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极也,冬至这一天,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俗语说:“冬至进补,春天打虎”,中医讲究保护初生的阳气,认为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时期。

从养生学来说,“气始于冬至”,这个时节更应得宜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身体,有助于保持旺盛精力,防止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建议冬至需注意以下4点:

1. 御寒。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 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2. 养藏。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 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3. 补阳。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 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 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 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4. 益阴。《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 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来源: 周慧心 责编: Kitt

    上一篇: 金莲仙史(8)重阳归真

    下一篇: 一双筷子,断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