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馆大厅的西墙上有一幅尺寸不是很大的石雕。其实这是大名鼎鼎,来自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这座来自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浮雕原本有两部分,北段描绘的是北魏孝文帝在盛大的仪式中礼佛前行的画面,南段刻画的是文昭皇后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前行的场景。一北一南相互呼应,是中国古代浮雕的杰作。
浮雕中的人物个个宽袍大袖,衣袂飘飘,不同身分的人物服装截然不同,体现了北魏民族融合的特点。衣纹的雕刻处理舒展流畅,疏密有致,颇有汉代画像以线求形的神韵,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佛教艺术的完美融合。
前龙门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刘景龙在接受《洛阳晚报》访问时曾指出,「《帝后礼佛图》中的人物和真人一样大小,不但相貌逼真,就连服饰、仪式现场都真实再现了当年皇帝、皇后礼佛的场景。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北魏孝文帝于495年自大同迁都至洛阳后,洛阳成为丝路的东尽头。龙门石窟在那个时期开始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全景
第一个看到龙门石窟的外国人是日本人关野贞教授。他于1893年「发现」龙门石窟后,将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介绍给世界,使龙门石窟声名大譟。在随后的二十几年中,美国、欧洲的中国艺术专家纷纷来到龙门石窟研究、纪录其丰富的文物。当美国的著名历史学家、东亚艺术专家兰登‧华纳(据说他是史匹柏塑造印第安纳‧琼斯的原型)看到《帝后礼佛图》时惊叹道:「你可看到古典中国雕刻的顶峰。看那一列人像的构图,绝不逊于雅典神庙上的浮雕。至于线条,我没看过更好的。[关野贞]先生认为将这些顶尖的中国雕刻呈现给西方很重要—这是一个尚未发掘的雅典神庙,不,是整个雅典卫城等着我们去研究。」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华纳担心他们这些学者对龙门石窟文物仔细的纪录会成为不肖收藏家盗窃文物的指南,而他不幸言中。
礼佛图来路不光彩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只是北段的《皇帝礼佛图》,还有南段的《皇后礼佛图》珍藏于堪萨斯市的纳尔逊 -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而它们来到美国的过程并不光彩。根据刘景龙形容,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在北京炭儿胡同「彬记」古玩店里,找到了北京古玩商人岳彬与美国人普艾伦签订的盗卖《帝后礼佛图》的合同书。普艾伦同意分3次付款,共计1.4万银洋。合同的最后还强调,双方同意,各无反悔,空口无凭,立此合同为证,时间为民国23年也就是1934年。
普艾伦是美国文物贩子,但在1928年,他获任大都会博物馆的远东部主任,成为一个以收集和盗窃中国文物为职业的人。他和岳彬如何盗窃《帝后礼佛图》呢?
据刘景龙回忆,1965年,文化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调查组和龙门石窟保管所,特意找到当年被迫盗凿《帝后礼佛图》的几名洛阳石工,了解了《帝后礼佛图》被盗凿的过程。
据这几名石工回忆,盗凿《帝后礼佛图》的时间在1930年至1935年之间。当时,岳彬找到洛阳东关古玩奸商帮忙,该奸商勾结当时龙门一带的土匪,胁迫当地的几名石工盗凿《帝后礼佛图》。
发现有人盗凿石窟,龙门镇魏湾村一些百姓很快自发组织起来,只要发现窃贼,马上敲锣打鼓。土匪们遂改变了策略,开始让石工深夜盗凿,先将浮雕头部凿下,然后用锤子、凿子把浮雕一块块凿下来,凿下的石块装进担子里,天亮前挑走。石工盗凿时,土匪就站在洞外拿着枪放风,一旦发现附近有人经过,就用暗号通知洞内石工暂停敲打。
龙门石窟外景
如此数年,除了《帝后礼佛图》,这一伙人还盗走宾阳南洞南壁大龛下石狮、万佛洞外两只石狮、万佛洞正壁莲花穿枝菩萨及飞天、看经寺南壁西第二个罗汉、东山二莲花洞中正壁南侧菩萨等大批国宝。
龙门仍珍藏礼佛图残片
刘景龙说,由于《帝后礼佛图》面积很大,盗贼们只能分批盗凿、运输,盗凿的石块先被运到北京岳彬家里,再由岳彬请高手根据照片进行粘接和拼装。岳彬拼装的《帝后礼佛图》并不完整,千疮百孔,通过海关运抵美国。因此现在展出的《皇帝礼佛图》或《皇后礼佛图》都不完整,只有原始浮雕的七八成。
刘景龙说,1953年,中国政府清查青岛海关、上海海关仓库,在清理部分尚未运出的货物时,意外发现了部分《帝后礼佛图》的浮雕碎片,这都是岳彬当年拼装时留下的。其中,青岛海关内的《帝后礼佛图》碎片,通过北京故宫博物院转交给龙门石窟,现仍珍藏在洛阳龙门石窟库房内。
Link to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