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
-
奇闻轶事
河北唐代粮仓 防潮防鼠
河北省临西县最近针对隋唐运河古道调查勘探时,发现一处唐代大型粮仓遗址,并出土器具、碳化粮食、古钱币等。专家指出,这座粮仓的结构既防潮又防鼠,相当坚固耐用。
中央社报导,河北临西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在临西县仓上村南发现这座大型粮仓遗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瓮、执壶、碗盏、粮食碳化物、古钱币等。
报导指出,遗址长约280公尺,宽约185公尺,面积近5.2万平方公尺。专家认为,此处粮仓遗址建于唐代,毁于北宋后期。
临西县文保所工作人员表示,从目前在遗址中发现的19个均匀分布的仓囤底部轮廓来看,仓囤空间为圆柱形,直径6公尺到10公尺不等,四周仓壁为夯土,中间由柏木立柱支撑仓顶。这样的粮仓构造既防潮、防鼠,又坚固耐用。
临西县地方志主编杨遵义指出,根据「新唐书」等历史文献,临西县境域在唐代属「贝州」下辖的临清县,在当时,贝州则有「国之北库」之称。此外,隋唐大运河贯通南北的永济渠穿临西县境而过,交通便利,因此临西县属于北方运河重镇。
报导指出,临西县发现的这座唐代粮仓遗址,建制完善,规模较大,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少见。这座遗址印证隋唐大运河的重要军事、经济功能,对研究唐代时期的运河漕运文化,国家战略储备机制、仓储建筑构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