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君子须有九种能力才有资格成为卿大夫,其中之一就是能赋。故而,《汉书》有云「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古之卿大夫于揖让之时,歌诗互答,这是真正的上古贵族之气象。今人说赋者,言必汉赋,而罕言楚赋、唐赋、宋赋 ……,盖由赋虽发端久远,而其全盛之世在于西汉,后世学步者,望尘莫及。当高冠华服的汉士大夫们登高而赋时,他们所礼赞的是煌煌大汉才有的高古与恢宏。
贾谊
贾谊,西汉洛阳人。十八岁时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而收之门下。汉文帝继位后,在吴公的推荐下,贾谊被召为博士。诸博士中,贾谊最年轻,但却才学过人,议论敏捷,为诸生所推重。于是一年之内就被擢升为太中大夫。贾谊在朝中主持律令规章之更定,其政见为前朝老臣所不容。于是文帝亦渐渐不再采用贾谊的建议,最后,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后人亦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
贾谊谪长沙,渡湘水。在湘水之滨,他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楚大夫屈原。屈原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抱石自沉。贾谊履前人之旧辙,感命途之不偶。屈原在此写下怀沙之赋,贾谊则写下了〈吊屈原赋〉,以凭吊这位春秋之世的大辞赋家,更凭吊这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骨耿忠臣。「国其莫我知兮,独抑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这真是旷代相感的孽子孤臣的情怀,虽为失意悱恻之作,却写得恢张扬厉,笔力遒劲。
贾谊在长沙,一住三载。四月的孟夏,有鵩鸟飞集于贾谊的居所。贾谊发书占之,得到的谶言是: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汉时的长沙,尚属荒蛮,地势低下,气候潮湿。贾谊自度所谓主人将去,大概是自己命不久矣,遂作〈鵩鸟赋〉。不过,这一篇〈鸟赋〉并不是一首悲伤的绝命词,而是写得超拔出尘,洸洋自恣。「且夫天地为鑪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这是参透生死的真境界,而他在滚滚红尘中的选择则是「独与道具」、「独与道息」。
鵩鸟飞走后不久,果然是主人去之。不过,并不是贾谊所以为的命将不久,而是重新回到朝中。文帝虽然不用贾谊的政见,但依然佩服贾谊的才学,于是命贾谊做了文帝幼子梁怀王的太傅。然而,几年后,梁怀王骑马时,堕马而死,贾谊认为是自己的失职,常常悲泣自责,岁余亦死,去世时只有三十三岁。
枚乘
枚乘是西汉淮阳人,曾为吴王刘濞的郎中。彼时吴王已有谋反之意,枚乘上书,冒死谏阻。吴王不听,于是枚乘离开吴国,去了梁国,成为梁孝王的宾客。梁孝王喜爱文学,他曾广修苑囿,延揽天下豪杰文士,后世称之为梁园。在梁园中,梁王宾客们皆擅诗能文,而枚乘辞赋尤高。景帝即位后,发生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枚乘再次劝说吴王退兵,吴王不听,最后兵败国破,而枚乘则名声鹊起,景帝闻之召拜枚乘为弘农都尉。不过,枚乘久居梁园,做惯了大国上宾,不喜欢为官所累。于是他再次回到梁园,回归到他所怀念的驰骋游猎,杯酒歌诗的生活。汉武帝即位后,征召天下文学之士,枚乘亦在其列。武帝派来接他的车马高大宽敞,车轮以芳香的蒲叶包裹,哪怕是行于崎岖的路上,也会十分的安适。这种「安车蒲轮」的礼遇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可惜此时枚乘年势已高,在远赴长安的路上,在这安车之中,老死途中。
以枚乘之高才,未能在武帝之世,为大汉全盛之世铺张他的浓墨重彩,实在是一个遗憾。不过枚乘的文学对于后世之影响却已然确立。他的散体大赋《七发》,虽属赋类,却别开新体,世称为七体之格。这是一种首创,而为后学者争相效仿。于是〈七发〉而下,又有傅毅之〈七激〉,崔骃之〈七依〉,张衡之〈七辨〉,崔瑗之〈七厉〉,陈思之〈七启 〉……,以赋为文的散体大赋则成为汉赋的又一新篇。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因为仰慕战国蔺相如之为人,于是自名为相如。与枚乘一样,司马相如亦是梁孝王的上宾之一,他与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等一时名士游于梁园,切磋文学,写下得意之作〈子虚赋〉。梁孝王去逝后,司马相如回到故乡临邛,一度家贫不能自给。不过,临邛县令王吉颇通相术,他见司马相如雍容闲雅,气宇非凡,知其日后必贵,对司马相如愈加恭敬。后来的故事,是一段千古佳话,司马相如凭满腹锦绣文章,一把绿绮之琴,与才女卓文君结下良缘。不久后,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以为出自古人,感而叹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在得知〈子虚赋〉为蜀人司马相如所作后,大悦其才,遂征相如入朝为官,后来官至中郎将。司马相如在朝中辅佐武帝,不仅于文章上纵横铺张,写出大汉气象,在政治上,亦在开通西南诸夷,推进大一统方面,功不可没。
司马相如之赋,词藻奢丽,气势宏大,吞吐万有,神机变幻。他在〈难蜀父老〉一文中写道:「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比起生不逢时的贾谊,与老于梁园的枚乘,司马相如是幸运的,他生逢在那个非常之世的大汉盛世,遇到了一位非常之君的汉武大帝,所以能倾尽他非凡的文采,赞颂那个时代非凡的德业与圣功。
千载之下,依稀听到汉赋的回音,恰如相如笔下所描摹的: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