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图:Wikipedia)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这地方是张骞发现的,他是汉中人,汉武帝时任郎官。当时,汉武帝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人击败月氏王,还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虽逃跑了,但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与他们联手去攻打匈奴。
汉朝此时正想消灭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就想派使者去联盟月氏,共同对抗匈奴。但去月氏须经过匈奴,因此就招募能出使的人。张骞就以郎官的身分应招,出使月氏,并与原是匈奴奴隶的堂邑氏人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境。
经过匈奴时,他们被匈奴人抓到,后移送给单于。于是,单于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妻生子,但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后来,匈奴对他的看管逐渐宽松,张骞因此得以和他的随从逃往月氏。他们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财富丰足,想与汉朝往来却苦无机会。现在见到张骞,非常高兴,得知张骞要前往月氏,表示愿意护送他们前往。张骞也允诺,日后回国,一定请朝廷赠送财物回报。
大宛于是派遣向导与翻译,护送他们经由康居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经由太子继位,这位国王征服大夏,并在此定居。这里土地肥美丰饶,很少有敌人入侵,人民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认为离汉朝很远,也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念头了。张骞在月氏待了一年多,终究没有达到与月氏结盟的目的。
由于没有进展,张骞只好回国。回程时又被匈奴俘虏,住了一年多,适逢单于去逝,国内大乱,他趁机带着妻子和甘父逃回汉朝。张骞出使时随从一百多人,离开十三年,只剩他和甘父回到汉朝。
后来,原文中的「不能得月氏要领」,就被浓缩为「不得要领」这句成语,用来指没有掌握到事物的要旨。
【原文】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