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宋璟守正意志坚,终于诤挫武则天!
2016-08-17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功于文翰”,二十岁即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后,“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居官耿正,一身正气,深受武则天的器重。武则天晚年逐渐不理朝政,听任她的亲信、幸臣张易之、张昌宗弄权用事。二张由此势焰熏天,朝臣们屡次弹劾二张。长安(70l一704)末年,武后身染重病,在长生院调养,经常有数月之久,不见外朝宰相。而二张见武则天病势日危,“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阴为之备。”当时在通衢大道,经常有人张榜公布有关二张谋反的匿名信,但武后都置若罔闻,不加理会。

长安四年(704)一月,京城内右卫西街,又有人匿名张贴“易之兄弟、长孙汲、裴安立等谋反”的公告。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杨元嗣,揭发张昌宗曾经召术士李弘泰,看相占卜吉凶,李弘泰言:张昌宗有天子相,并劝张昌宗在定州建造佛寺,那样就会天下归心。

二张不仅是年届八旬的则天武后的男宠,更是她晚年用以维护自己统治的亲信。因此,二张在群起而攻之的形势下,武则天曾三度命令审拘二张,又三次赦免。但谋反是滔天大罪,这次朝臣们攻击二张的借口,太耸人听闻了。武后虽然相信并依靠二张,但却不得不做出姿态,来堵住朝臣之口,以平息朝臣们心中的怒火。她下诏指派凤阁侍郎韦承庆,及司刑卿崔神庆、御史中丞宋璟,共同审理此案。对于这个专审班子的指定,武后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中韦承庆、崔神庆是二张的党羽,审案时当然会偏袒二张,而为了不做得太露骨,又加上了一位素来不依附于二张的宋璟。

正如武后所料,韦承庆、崔神庆,极力为二张开脱,依据唐律中“自首者原其罪”的条文,向武后汇报说:“昌宗款称‘弘泰之语,寻已奏闻,准法首原(同意对自首者按无罪处理)。弘泰妖言,请收行法。”正中武后下怀,给她为二张开脱,找了一个极好的借口。但朝臣中像这样趋炎附势的小人,毕竟是少数,刚直耿正者,大有人在。御史中丞宋璟,与大理丞封全祯,二人向武后奏报:“昌宗宠荣如是,复召术士占相,志欲何求!弘泰称筮得纯干,天子之卦。昌宗倘以弘泰为妖妄,何不执送有司!虽云奏闻,终是包藏祸心,法当处斩破家。请收付狱,穷理其罪!”与韦、崔二人,大唱反调。

武后听了如此泾渭分明、针尖对麦芒的两种处置意见,虽然心中有所侧重,但却不便明确表态,沉吟良久不吭声。宋璟知武后不会轻易答应将张昌宗处斩抄家的请求,但仍执拗地道:“如果不立即将张昌宗逮捕入狱,恐怕会动摇众心。”武后也知众怒难犯,只好先退一步,吩咐宋璟说:“爱卿暂且停止追查此事,且莫追究,俟更检详文状,再作定夺。”宋璟退下以后,左拾遗李邕,向武后极力称赞宋璟,他说:“向观宋璟奏,志安社稷,非为身谋。愿陛下准其奏!”但武后不听。武后见宋璟坚持要收捕张晶宗,“内心不相容,而惮其公正”,就想将宋璟调离京城。三次下敕:要宋璟到外地出差,以求得此案得以缓解。先是敕令宋璟,去往扬州推按。宋璟深知个中奥秘,就委婉地回奏道:“臣以为不才,叨居宪府,按州县乃监察御史事耳。今非意差臣,不识其所由,请不奉制。”宋璟不卑不亢地将这道敕令,顶了回去。没过多久,朝廷又下敕令:宋璟往幽州,按都督屈突仲翔之案。宋璟再次回奏道:“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且屈突仲翔所犯赃污耳,今高品有侍御史,卑品有监察御史,今敕臣,恐非陛下之意,当有危臣(暗中使坏),请不奉制。”宋璟的语气渐硬,话中含刺。如此相持了月余,武后仍不甘心,既支使不开他,就格外恩典,特意颁下诏疏,令宋璟与宰相李峤,一起充任陇蜀安抚大使,但宋璟软硬不吃,上书言曰:“臣以宪司,位居独坐。今陇蜀无变,不测圣意令臣副峤,何也?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再一次更加明确地顶了回去。

如若在平时,御史中丞拒绝出使,武后肯定会加以“拒抗制命之罪”。但此时宋璟,必欲收禁张昌宗,故辞不肯行。武后自知理亏,因此也不便强迫他。实际上,双方都是肚里雪亮,做表面文章而已。宋璟既不知趣,武后也就无可奈何。

司刑少卿桓彦范、宰臣崔玄韦,也屡次上书,支持宋璟。武后不得已,指令法司议定张昌宗之罪。玄韦弟司刑少卿崔升,认为应判处张昌宗刑,朝野上下,要求审判张昌宗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此情况下,宋璟不失时机地再次奏请,要将张昌宗逮捕下狱。但武后仍旧偏袒张昌宗,声称张昌宗已经自首,不可加罪。宋璟一针见血地指出:张昌宗虽然自首,但这是在揭发他的匿名信到处皆是的困境中,不得已而为之的韬晦之计。何况奏陈以后,他仍旧与术士李弘泰往来,让他求福禳灾。事情暴露后才自首。从情理上讲,也不能宽恕。同时,宋璟又措辞严厉地指出:崔神庆等引以为据,为张昌宗开脱的法律条文,根本不适用于谋反之罪,即“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若昌宗不伏大刑,安用国法!”话说到这种地步,使武后无言辩解,只是温言解劝宋璟而已。但宋璟此时,穾然声色俱厉地,大喊道:“张昌宗分外承恩,臣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庄严的大殿内,久久回荡。满朝文武,都面色凝重地低着头,为宋璟捏着一大把汗!

武后怒形于色地盯着这位倔犟的大臣!内史杨在思,唯恐宋璟遭到不测之祸,急忙宣敕令:“宋璟退下!”此时的宋璟,早已把一切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又大声喊道:“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宋璟并不要杨在思给的这个下台阶!

武后虽想庇护张昌宗,但此时,却十分赏识宋璟的铮铮铁骨!终于传下命令:“让张昌宗到御史台候审!”

满朝文武,这才轻吁了一口气。

张昌宗一到御史台,宋璟立即宣布“庭立而按之”。但宋璟没有料到,武后在审讯尚未结束时,遣中使,召昌宗,特敕赦之。

为了宽慰宋璟,武后遣张易之、张昌宗到宋璟私宅谢罪。宋璟拒而不见,令使者对他们说:“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根本不买二张的账。他恨恨地对左右说:“恨不先打竖子脑破!而令混乱国经,吾负此恨!”

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戴唐中宗复位,中宗嘉赏宋璟的正直、刚正,提拔他出任黄门侍郎。但中宗懦弱无为,韦后乱政,政局不仅未见起色,反而更糟了。

神龙二年(706)四月,京兆人韦月将,上疏揭发武三思潜通韦后,秽乱内宫,必为逆乱。武三思暗中指使有司,奏劾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闻报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接到这道敕令的宋璟,没有即时转发,而是奏请中宗,要求调查此案,然后再申明宪典。中宗更加愤怒,来不及整戴巾栉,趿着鞋子,就从洛阳宫的侧门跑出来,气急败坏地质问宋璟: “朕谓已诛矣,尚何请?”宋璟没有被皇帝的气势吓住,而是从天下安危的角度劝说:“人言宫中私于三思,陛下不问诛之,臣恐天下必有窃议。”竭力请求先调查此事是否属实,再作定夺,但中宗执意不允。宋璟眼见忠义之士,就要命丧黄泉,不禁气冲斗牛,斩钉截铁地说:“若必斩忠义之士韦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终不奉诏!”左御史大夫苏珦、给事中徐坚、大理卿尹思贞,也都以正值盛夏,不宜行戮为由,劝谏中宗暂息怒火。中宗不得已,才命将韦月将处以杖刑,发配岭南。但一过立秋,中宗就命令广州都督周仁轨,将韦月将斩首了。

唐王朝三百年兴衰史中,官至宰相的人,为数众多。但“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比焉。”其中的宋,即指“善守文以持天下正”的宋璟。宋璟耿直刚正,办事不阿上意,以见识、眼略高强著称。史称他“动惟直道,行不苟合。实为社稷之臣。”

(事据《唐书》)
    来源: 正见网 责编: Kitt

    上一篇: 银河系心脏地带可能已经停止生产恒星

    下一篇: 科学家们发现到黑洞是如何扭曲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