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8) 扶持佛家
2016-07-09

唐太宗画像,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共领域)

第四节  扶持佛家

佛法广传

大唐盛世,佛家思想传播亦规模空前,佛经翻译、传播数量巨大,很多人信奉佛法,深信因果而修心向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正如佛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佛法在唐代广传得益于太宗大力扶持。

隋末战乱,佛家修炼亦受很大影响,“诸寺湮灭,不可目见”,“佛寺僧坊,并随灰烬;众僧分散,颠扑沟壑”。太宗对佛家修炼采取扶持态度,“度僧立寺,广事弘持”,而且明确表示对僧人的修炼实质非常重视,对那些不合佛法、败德无行之僧尼,决无宽舍,务使法门清澄。太宗敕令开示佛舍利,诏请佛家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赐号“帝心”,下令安排佛经翻译等等举措,都为启悟人心和后世佛法进一步传扬奠定了基础。

中土佛教源于西域天竺(印度)。汉明帝曾夜梦金人飞行殿庭,随后派遣郎中蔡愔及秦景到天竺求法,带回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佛家修炼法门自此在中土传播。三国时期,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从三国至晋朝,都有人前往西域天竺求法,带回佛经,佛家修炼东流,逐渐兴盛。其后,历朝历代,几经波折,有帝王推崇佛家修炼,也有帝王以僧侣多违佛律等理由,坑杀僧人,焚破佛像。高祖在位时曾下旨,京城只留三寺一观,其它各州只存一寺。太宗登位后,大赦天下,停止了高祖淘汰僧道诏旨。

早在武德三年(620年)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少林寺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等十三位僧人,在洛阳附近辕州城内赵孝宰等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州城,擒拿守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归顺了太宗。太宗派王君廓占领该军事要塞州城。其后,太宗派李安远持秦王教书《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往少林寺宣慰。后来太宗下令将千段绢帛和柏谷屯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赐给少林寺;以公费设立五百僧兵及私人营房,自此少林寺得以发扬光大。


河南嵩山少林寺千佛殿内的十三棍僧护秦王壁画。(公有领域)


河南嵩山少林寺千佛殿内的十三棍僧护秦王壁画。(公有领域)

次年,太宗在荥阳擒获窦建德后,夜雨朦胧中见“东南云际,光焰射天”,“观音菩萨,金身毕露”,于是便对诸将士说:“乃者武事告成,天授神祐,厥功溥哉!”(《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陆元朗《敕建广武山观音寺碣》)他向高祖禀报,唐高祖遂敕令于荥阳广武山建观音寺。

太宗登位后第一年,传旨诏京城高僧们到内殿行道七天,为国祈安,并超度多年来死于战乱之阵亡将士和无辜伤亡民众。太宗念及当初平定天下时所诛戮之人,遂将其御服布施各寺诸僧。贞观三年十二月间,太宗又下《行阵所立七寺诏》,为过去行阵作战地方建立佛寺。贞观三年,太宗将自己旧宅改建为兴圣寺。贞观五年,太宗为穆太后在庆善宫内造慈德寺,昭陵建瑶台寺。贞观六年,又有诏旨将太原旧宅改为天宫寺。贞观八年又为追念穆太后,在台城以西之真安城内建弘福寺。贞观二十年,太宗征辽回京,也下诏为阵亡军民等请僧超度,在幽州创建忠阎寺。

太宗扶持佛家修炼,但他明确僧人之本在于遵循佛陀教导,而不容许违背佛法者祸乱佛门。他在贞观元年曾下诏度僧三千人,诏文中说:“朕近因丧乱,僧徒减少,华盖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莲,栉风沐雨,寺宇凋毁,良用抚然。”太宗要天下有寺之处,都令地方官度人出家为僧尼,总数以三千为限……务取精诚德业,不问年龄长幼,而对那些不合佛法、败德无行僧尼,决无宽舍,务使法门清澄。

贞观三年,太宗下令恢复隋朝设在大兴善寺之译场,命印度和尚波颇主持译经;唐朝沙门慧乘、慧赜、慧净、法琳等十九人助译;并命大臣房玄龄、杜正伦、萧璟等监护勘定。


陕西扶风法门寺展出的佛指舍利。(Peter Potrowl, Wikimedia Commons)

太宗在贞观五年(631年)“敕令开示佛舍利”。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将法门寺所藏之佛舍利“示人”。唐《法苑珠林》记载,“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瞑,努眼直视,忽然明净。”

贞观六年(632年),太宗诏请佛家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下殿亲迎,赐号“帝心”,以致宫廷上下对杜顺礼敬如佛。杜顺被后人尊称为帝心尊者。


华严初祖杜顺和尚像。(公有领域)

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汉传佛经、佛像,使佛家修炼不光在华夏广传,亦在藏地弘扬。

罗布林卡壁画《文成公主入藏图》。(公有领域)

    来源: 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责编: Sarah

    上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7) 尊崇道家

    下一篇: 诗人修炼故事之——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