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
-
史海
古代诗人、词人笔下的窗
窗,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不过是房屋的一项构造而已,但它在古代诗人、词人的心中,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窗,除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点睛之笔,也是古代诗人、词人情有独钟的文学符号,它折射出诗人心中丰富多彩的意向,更创造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内涵。
窗,是一份饱含古意之美的诗情。从古至今,有关「窗」的诗句、词句可说是俯拾即是,其中,被推为最优雅、最具浪漫色彩的「窗」,应属李商隐的「西窗剪烛」爱情故事。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优雅的将西窗剪烛的深情,以及西窗剪烛的思绪描写得如幻似梦,于是「窗」在文学史上便定格成了诗化美学的无上之境。
窗,是家的一部分,和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远离家乡的游子,总是会想起家中的那一扇窗,离家越久,对窗的眷恋便越深。王维的〈杂诗〉便是最经典的代表作,虽然身处异乡,却仍时时惦记着家乡窗前的那一株梅花:「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寒冬腊月,梅花暗香疏影的那扇窗,承载着他乡游子的万般柔情。
窗,不仅是思乡的视窗,还是回忆的视窗。李清照的晚年便是守在窗前挨过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看着窗前的大雁飞过,听着窗外的雨声,一切景象都似曾相识,但窗内的人早已「不似旧家时」。此时的窗,是回忆的窗口,窗内的人守在窗前慢慢的咀嚼和回味。
窗,对于古代的诗人、词人来说,它既是一种文学的符号,也是一种陶冶人心的文化境界。窗,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美丽着中国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