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
2018-11-22
文︱美慧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5年评选巴丹吉林为“中国最美的沙漠”的第一名。
巴丹吉林沙漠境内有世界最高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星罗棋布的湖泊绿洲、生生不息的沙海神泉、神秘莫测的沙漠寺庙等景观。“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这些奇特而又迷人的风光使得这里成为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观光景点,每年吸引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沙漠的珠穆朗玛:必鲁图沙峰
在世界名山之中,“必鲁图”的名字其实不见经传,很多人根本没听过它,然而它却是世界最高的沙峰。
必鲁图事实上它却不是山,而是沙丘,它是丹巴吉林的第一沙山,也是世界最高的沙峰。必鲁图沙峰海拔1609公尺,相对高度500公尺,比世界第二高峰撒哈拉沙漠还高出70多公尺,因此有“沙漠的珠穆朗玛”之称。
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上的必鲁图沙峰,竟然能在沙地上凭空拔高500公尺,整个峰尖高耸入云,峰顶还有芨芨草随风飘摇。
登顶极目远眺,千里沙海一览无遗,层层叠叠如波浪般的沙丘涌向天际,极为壮观。由峰尖往下,则延伸出许多条沙脊,沙脊之间形成许多沙窝。不要小看这些沙窝,它们可是沙漠生命的泉源,一簇簇的黄蒿、沙米和骆驼刺等植物就在这里顽强地生长著。
世界鸣沙王国:
会唱歌的沙子
鸣沙就是会发声的沙子,走进沙漠,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而发出的轰鸣声,有时因风而唱,有时无风自鸣,音调悦耳动听。巴丹吉林这种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其有“世界鸣沙王国”的美誉。
因沙漠风力较大,受其影响,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造型多变,呈现著万千景观,其中宝日陶勒盖鸣沙山高达200多公尺,峰峦陡峭,沙脊如刃,每当狂风吹起,沙子便会下滑,轰鸣声响彻百里。
沙漠里的湖泊:海子
除了沙丘、沙峰之外,巴丹吉林沙漠里还有一个与别处沙漠不同的特点,就是沙漠中的“海子”特别多,所谓的“海子”就是沙漠中的湖泊。
在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的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竟然可以多达100多个,而且无论冬夏水位恒定,不增不减,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咸甜水相伴相生,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地质学家们也不断地在研究,这些沙地湖泊形成的原因。
更神奇的是,这里湖泊严冬也不结冰,更不曾被风沙掩埋。湖边围绕著茂密的芦苇,蓝天白云、沙山芦苇倒映在蔚蓝的湖水之中,秀丽的景色可媲美江南风光,因此又有“漠北江南”的美誉。
最神奇的泉水:
印德日图泉
巴丹吉林沙漠有五奇,沙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其中当以神泉最为奇特。
在巴丹吉林众多的湖泊中,泉眼之多、之奇集中在印德日图海子里,在不到3平方公尺的暗礁上就有108个泉眼,因此被誉为“神泉”。
其中“磨盘泉”就在海子中一块破水而出的大石头上,石头约有1公尺多高,顶部大致有3平方公尺,状如磨盘,其上泉眼密布,泉水披挂而下。据说这个泉的水被称之为“圣水”,在古代是不让妇女靠近的,现在当地人依旧遵守著这个习俗。
沙漠故宫: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乾隆20年(1755年),三面环湖,一面临沙,寺庙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著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巴丹吉林庙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庙宇庄严肃穆,幽静雅致,鼎盛时期曾有60多位喇嘛,当年修庙的一砖一瓦都是由骆驼和羊群翻山越岭一步一步驮运过来的,非常珍贵,因此称之为“沙漠故宫”。
远古文化:石器与彩陶
据考据,巴丹吉林至少在5、6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留下生动的考古遗迹。
目前发现古代遗址多处,专家初步断定为大都属于史前文化遗址,多为新石器中晚期和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
在哈布台的这处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址,地表遗物较为丰富,有大量的细石器,主要器形有石叶、石核、锛等。地表陶片丰富主要有夹砂红褐陶片、夹砂灰褐陶片、彩陶陶片、纺轮等。
在该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的四系彩陶罐,彩陶罐造型精巧,装饰华美,黑红彩对比鲜明,画面清晰华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
价值。
远古文化:岩石绘画
曼德拉山岩画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曼德拉苏木西南方的曼德拉山中,分布著4千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
曼德拉山岩画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形象生动,古朴粗犷,年限可追溯到元、明、清各代,记载了当时的经济、文体、生活情景和自然环境、社会风貌。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堪称为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
这些岩画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生活的写照。岩画属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制作。岩画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神佛、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
岩画人为损坏严重
然而,由于国人普遍缺乏文化保护的观念,随著曼德拉山岩画知名度的提高,来这里参观的游人日益增多,有些人随意踏踩、乱画,甚至偷盗岩画,造成曼德拉山岩画损坏严重。
文化的保存至关重要,除了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以外,透过这些有形的文化资产,我们还可以学到无形的文化内涵,以及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
神州大地,处处可发人思古之幽情,值得国人好好的爱惜。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5年评选巴丹吉林为“中国最美的沙漠”的第一名。
巴丹吉林沙漠境内有世界最高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星罗棋布的湖泊绿洲、生生不息的沙海神泉、神秘莫测的沙漠寺庙等景观。“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这些奇特而又迷人的风光使得这里成为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观光景点,每年吸引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沙漠的珠穆朗玛:必鲁图沙峰
在世界名山之中,“必鲁图”的名字其实不见经传,很多人根本没听过它,然而它却是世界最高的沙峰。
必鲁图事实上它却不是山,而是沙丘,它是丹巴吉林的第一沙山,也是世界最高的沙峰。必鲁图沙峰海拔1609公尺,相对高度500公尺,比世界第二高峰撒哈拉沙漠还高出70多公尺,因此有“沙漠的珠穆朗玛”之称。
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上的必鲁图沙峰,竟然能在沙地上凭空拔高500公尺,整个峰尖高耸入云,峰顶还有芨芨草随风飘摇。
登顶极目远眺,千里沙海一览无遗,层层叠叠如波浪般的沙丘涌向天际,极为壮观。由峰尖往下,则延伸出许多条沙脊,沙脊之间形成许多沙窝。不要小看这些沙窝,它们可是沙漠生命的泉源,一簇簇的黄蒿、沙米和骆驼刺等植物就在这里顽强地生长著。
世界鸣沙王国:
会唱歌的沙子
鸣沙就是会发声的沙子,走进沙漠,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而发出的轰鸣声,有时因风而唱,有时无风自鸣,音调悦耳动听。巴丹吉林这种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其有“世界鸣沙王国”的美誉。
因沙漠风力较大,受其影响,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造型多变,呈现著万千景观,其中宝日陶勒盖鸣沙山高达200多公尺,峰峦陡峭,沙脊如刃,每当狂风吹起,沙子便会下滑,轰鸣声响彻百里。
沙漠里的湖泊:海子
除了沙丘、沙峰之外,巴丹吉林沙漠里还有一个与别处沙漠不同的特点,就是沙漠中的“海子”特别多,所谓的“海子”就是沙漠中的湖泊。
在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的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竟然可以多达100多个,而且无论冬夏水位恒定,不增不减,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咸甜水相伴相生,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地质学家们也不断地在研究,这些沙地湖泊形成的原因。
更神奇的是,这里湖泊严冬也不结冰,更不曾被风沙掩埋。湖边围绕著茂密的芦苇,蓝天白云、沙山芦苇倒映在蔚蓝的湖水之中,秀丽的景色可媲美江南风光,因此又有“漠北江南”的美誉。
最神奇的泉水:
印德日图泉
巴丹吉林沙漠有五奇,沙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其中当以神泉最为奇特。
在巴丹吉林众多的湖泊中,泉眼之多、之奇集中在印德日图海子里,在不到3平方公尺的暗礁上就有108个泉眼,因此被誉为“神泉”。
其中“磨盘泉”就在海子中一块破水而出的大石头上,石头约有1公尺多高,顶部大致有3平方公尺,状如磨盘,其上泉眼密布,泉水披挂而下。据说这个泉的水被称之为“圣水”,在古代是不让妇女靠近的,现在当地人依旧遵守著这个习俗。
沙漠故宫: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乾隆20年(1755年),三面环湖,一面临沙,寺庙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著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巴丹吉林庙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庙宇庄严肃穆,幽静雅致,鼎盛时期曾有60多位喇嘛,当年修庙的一砖一瓦都是由骆驼和羊群翻山越岭一步一步驮运过来的,非常珍贵,因此称之为“沙漠故宫”。
远古文化:石器与彩陶
据考据,巴丹吉林至少在5、6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留下生动的考古遗迹。
目前发现古代遗址多处,专家初步断定为大都属于史前文化遗址,多为新石器中晚期和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
在哈布台的这处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址,地表遗物较为丰富,有大量的细石器,主要器形有石叶、石核、锛等。地表陶片丰富主要有夹砂红褐陶片、夹砂灰褐陶片、彩陶陶片、纺轮等。
在该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的四系彩陶罐,彩陶罐造型精巧,装饰华美,黑红彩对比鲜明,画面清晰华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
价值。
远古文化:岩石绘画
曼德拉山岩画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曼德拉苏木西南方的曼德拉山中,分布著4千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
曼德拉山岩画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形象生动,古朴粗犷,年限可追溯到元、明、清各代,记载了当时的经济、文体、生活情景和自然环境、社会风貌。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堪称为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
这些岩画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生活的写照。岩画属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制作。岩画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神佛、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
岩画人为损坏严重
然而,由于国人普遍缺乏文化保护的观念,随著曼德拉山岩画知名度的提高,来这里参观的游人日益增多,有些人随意踏踩、乱画,甚至偷盗岩画,造成曼德拉山岩画损坏严重。
文化的保存至关重要,除了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以外,透过这些有形的文化资产,我们还可以学到无形的文化内涵,以及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
神州大地,处处可发人思古之幽情,值得国人好好的爱惜。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