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吃饭切记 千万别问分量!!!
2016-01-22
这样的两大扇排骨,在中国的三口之家足够熬排骨汤数次了。老美吃肉的概念和国人吃肉的概念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为了让我感受美国“传统”美食,朋友把我带到了一家附近比较有名的餐厅——招牌菜Roasted Beef Rib (烤牛肋排)。价格$19.99美元!
一坐下来,服务员就热情的招呼把两份菜单送上。朋友示意叫我点菜,这好像不难,每一个菜名旁边都有彩照,下面还有配料的详细介绍。
我细细看了一下,全是各种烤肋排,就挑了一份碳烧牛肋排。朋友不动神色,也点了一样的。
服务员看我们就序就过来点菜了。我告诉她我们要一人一份碳烧肋排,她立刻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们,然后迟疑的问:“你们确认要两份吗?”
我很奇怪两个人一人一份不是很正常的吗?
朋友看我不解,立刻解释道:“你要考虑美国的菜分量很足的哦!”
我基本领会,但还是不明白到底这分量会怎么个足法,于是问服务员:“你有什么建议?”
“你们两个最好点一份就够了,我们会给你们分成两个小份。”
于是乎就两个人点了一份。到上菜才知道,美国分量的确不一样。巨大的托盘上装满了食物,服务员都是用肩扛过来的。怪不得在美国的美式餐厅里,很少见到瘦弱的服务员,大部分都是粗胳膊粗腿的,估计都
是“扛”菜扛出来的。如果太瘦小的人估计也不敢干这活——一份菜连酒水在一个大托盘里大概15公斤总有的。
(整扇牛肋呀!)
这份量,不要说两个人够,就是三个人都还可以打包。所谓的肋排根本不是在中国西餐厅里吃的一片烤肉,或几根肋条,而是足足一整只小牛身上整整1扇的排骨:很大一扇!
这样的两大扇排骨,在中国的三口之家足够熬排骨汤数次了。老美吃肉的概念和国人吃肉的概念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再看配菜,一个巨大的足有半公斤的烤土豆,中间涂满了黄油和酸奶油;一大块烤西兰花;一小碟酸白菜;外加小碗墨西哥炖红豆。
我禁不住问服务员:“你们为什么一份有这么多呀,吃不完岂不浪费?”
(一个人份的食物)
服务员冲我一笑,自豪地说:“你看看我们餐厅的食客,这样的块头配这样的量,不多。不把他们喂饱,人家下次不回来了。如果吃不完,我们都会给打包,不会浪费的。”
排骨的确不负其名,是文火烤出来的,无论色香味都非常不错,肥油都烤掉了,肉质酥而不烂,入口满嘴香气四溢。我和朋友居然把所有的东西扫荡了个精光。这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长得像瓜会这么多。
这样的烤肋排餐厅在美国可以说是属于比较地道的“美国菜”了(在本土发展起来的,而非由移民们直接引进的)。这种吃法起源于美国的蛮荒时代,新移民在迁徙途中、牛仔在野外放牧最理想的食物就是美国野牛。经过一天的劳顿,支个火架,挂上干粮袋里拿出来的牛肋排,往火堆里扔几个土豆,再掉上一口小锅熬点红豆,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酒足饭饱。肉质肥厚的牛肋味美而且为野外生存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御寒能力。
经过上百年的捕杀,美国野牛几近灭绝,但吃烤牛肋的风俗却保留了下来,而且连烤土豆、炖红豆也成了经典的配菜。
(传统美国牛排馆的经典式样)
这样的餐厅装修通常都保持早期移民时代的风格(早期英国清教徒移民的家具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所有的桌椅板凳、地板、天花板清一色原木,基本没有什么雕花,漆水都是原木的深棕色;凳子的椅背、吧台的外侧、及所有纺织品的装饰 基本都是墨绿色或白色的帆布;墙上通常会挂几个鹿头、牛头标本;通常餐厅里还会有大的,做的很假的塑料植物作为装饰。(后来回到上海,和同事到上海的多利 . 箩玛吃烤肉排时,我一个同事为了形容多利. 箩玛与美国的此类餐厅有多接近时就说:“这里真是原汁原味,美国的肉排就这个味道,餐厅的陈设和装修也一样,包括这假树都和美国“假”的一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
现在这样的烤肋排餐厅通常是美国人三口之家,或者朋友聚会外出吃饭的首选:价格实惠,量足味美,老少皆宜。但过于大众化,而且比较吵闹,如果是要讲究情调和气氛的话,基本不会选择这样的餐厅。
为了让我感受美国“传统”美食,朋友把我带到了一家附近比较有名的餐厅——招牌菜Roasted Beef Rib (烤牛肋排)。价格$19.99美元!
一坐下来,服务员就热情的招呼把两份菜单送上。朋友示意叫我点菜,这好像不难,每一个菜名旁边都有彩照,下面还有配料的详细介绍。
我细细看了一下,全是各种烤肋排,就挑了一份碳烧牛肋排。朋友不动神色,也点了一样的。
服务员看我们就序就过来点菜了。我告诉她我们要一人一份碳烧肋排,她立刻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们,然后迟疑的问:“你们确认要两份吗?”
我很奇怪两个人一人一份不是很正常的吗?
朋友看我不解,立刻解释道:“你要考虑美国的菜分量很足的哦!”
我基本领会,但还是不明白到底这分量会怎么个足法,于是问服务员:“你有什么建议?”
“你们两个最好点一份就够了,我们会给你们分成两个小份。”
于是乎就两个人点了一份。到上菜才知道,美国分量的确不一样。巨大的托盘上装满了食物,服务员都是用肩扛过来的。怪不得在美国的美式餐厅里,很少见到瘦弱的服务员,大部分都是粗胳膊粗腿的,估计都
是“扛”菜扛出来的。如果太瘦小的人估计也不敢干这活——一份菜连酒水在一个大托盘里大概15公斤总有的。
(整扇牛肋呀!)
这份量,不要说两个人够,就是三个人都还可以打包。所谓的肋排根本不是在中国西餐厅里吃的一片烤肉,或几根肋条,而是足足一整只小牛身上整整1扇的排骨:很大一扇!
这样的两大扇排骨,在中国的三口之家足够熬排骨汤数次了。老美吃肉的概念和国人吃肉的概念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再看配菜,一个巨大的足有半公斤的烤土豆,中间涂满了黄油和酸奶油;一大块烤西兰花;一小碟酸白菜;外加小碗墨西哥炖红豆。
我禁不住问服务员:“你们为什么一份有这么多呀,吃不完岂不浪费?”
(一个人份的食物)
服务员冲我一笑,自豪地说:“你看看我们餐厅的食客,这样的块头配这样的量,不多。不把他们喂饱,人家下次不回来了。如果吃不完,我们都会给打包,不会浪费的。”
排骨的确不负其名,是文火烤出来的,无论色香味都非常不错,肥油都烤掉了,肉质酥而不烂,入口满嘴香气四溢。我和朋友居然把所有的东西扫荡了个精光。这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长得像瓜会这么多。
这样的烤肋排餐厅在美国可以说是属于比较地道的“美国菜”了(在本土发展起来的,而非由移民们直接引进的)。这种吃法起源于美国的蛮荒时代,新移民在迁徙途中、牛仔在野外放牧最理想的食物就是美国野牛。经过一天的劳顿,支个火架,挂上干粮袋里拿出来的牛肋排,往火堆里扔几个土豆,再掉上一口小锅熬点红豆,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酒足饭饱。肉质肥厚的牛肋味美而且为野外生存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御寒能力。
经过上百年的捕杀,美国野牛几近灭绝,但吃烤牛肋的风俗却保留了下来,而且连烤土豆、炖红豆也成了经典的配菜。
(传统美国牛排馆的经典式样)
这样的餐厅装修通常都保持早期移民时代的风格(早期英国清教徒移民的家具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所有的桌椅板凳、地板、天花板清一色原木,基本没有什么雕花,漆水都是原木的深棕色;凳子的椅背、吧台的外侧、及所有纺织品的装饰 基本都是墨绿色或白色的帆布;墙上通常会挂几个鹿头、牛头标本;通常餐厅里还会有大的,做的很假的塑料植物作为装饰。(后来回到上海,和同事到上海的多利 . 箩玛吃烤肉排时,我一个同事为了形容多利. 箩玛与美国的此类餐厅有多接近时就说:“这里真是原汁原味,美国的肉排就这个味道,餐厅的陈设和装修也一样,包括这假树都和美国“假”的一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
现在这样的烤肋排餐厅通常是美国人三口之家,或者朋友聚会外出吃饭的首选:价格实惠,量足味美,老少皆宜。但过于大众化,而且比较吵闹,如果是要讲究情调和气氛的话,基本不会选择这样的餐厅。
来源: 网络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