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 水库泄洪
2021-07-23


(Getty  Images)



河南暴雨 水库泄洪

水利专家王维洛:洪水非自然形成 主要由水库放水造成


【记者邢亚男综合报导】7月17日以来,河南暴雨使该省至少32座大、中型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为保水库,官方已开闸泄洪,导致河南多地洪水滚滚,汪洋一片,但官方并未提前通知民众撤离。有多少水库泄洪、何时泄洪以及死伤人数目前仍然成谜。

大雨导致洪灾?

以河南郑州中牟常庄水库为例,党媒《人民日报》于7月20日22点30分报导称,常庄水库由于出现险情,于20日晚泄洪。但“郑州发布”于7月21日凌晨1点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郑州中牟常庄水库防汛形势极其严峻,于20日上午10点30分,常庄水库开始向下游泄洪。上述两则消息,对同一水库的泄洪时间说法不一。网民热议说:“又偷偷泄洪?也不提前通知郑州民众疏散?到时候又可以把责任归给『上天』,属于『天灾人祸』而不用国家赔款?”

央视新闻称,河南郑州贾鲁河发生超历史洪水,21日7时,洪峰水位79.40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71米,相应流量600立方米每秒,上游常庄水库20日19时最高水位131.31米,最大出库流量525立方米每秒。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表示:“这个600立方米每秒的这个洪水里头,我们就知道525(立方米每秒)是从你水库放下来的。就是你这洪水,就是你水库放水造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Getty  Images)


地铁淹没 排水虚设

7月20日,郑州等地出现罕见特大暴雨,到下午,该市变成泽国,但官方未即使关闭地铁5号线。伴随著大水灌进地铁隧道,大批民众被困在地铁车厢中,车厢内的雨水涨到成年人的胸部,多人惨死。有视频显示,在地铁站沙口路处,有的民众已死亡,被抬出车厢,摆放在月台上,还有获救乘客表示,受困的人“只救出一部分”。

有网民指,日本东京经常有台风暴雨,地下铁四通八达,也没有出现这样的灾难。中国各大城市的下水道是典型的共产党豆腐渣工程纵,排水管道型同虚设,基本不能正常使用,才导致大水漫灌,山东青岛从来不闹水灾,因为当年德国人在青岛很认真地修建了标准的下水道,大雨一来,很快排泄出去,因此没有水灾之虞。

城市乡村灾情严重

网络传播的视频展示了水灾的严重:在航海路上骑行的一对父子,突然被冲倒,奔腾的大水席将他们卷走;人们手拉手,小心翼翼形成一道“人墙”,但人们被冲得东倒西歪,一旦倒在水中,可能会被顷刻冲走;汽车漂浮在水中,有的车被湍急的洪水冲走,有的车被冲得底朝天;郑州街头地面出现坍塌,有人掉进坑中,有市民伸手在救助时,地面再一次出现塌陷,几人都掉入坑中;洪水抵达二楼居民楼二楼,一位女士喊道:“快快快,水马上就到二楼了,我们往三楼去了。”

除了城市,河南农村的灾情也非常严重,有网友表示,巩义农村有很多孤寡老人,且大多住的都是窑洞,很多求救信息说,山体窑洞坍塌,全家全村失联等。有航拍视频拍摄下河南周边农村灾情下的情景,视频中只看到到一片屋顶。中国人权律师谢燕益在推文中转发了该视频,并说:“河南洪灾受灾最严重的不是城市,而是农村!从视频上看,水漫屋脊,人呢?”

(Getty Images)


租户被赶 酒店不收 求助无门 民间自救

郑州市民宋林(化名)和张洋(化名)告诉海外媒体,他们一百多户在郑州工作的外地人在李南岗村租房子住,20日上午,房东担心房子倒了,或是淹死人了,承担不起责任,把他们全赶出来了。在大雨中,大家到附近的美兰假日酒店去避雨。但是到了晚上,酒店赶他们离开。“酒店说,接到政府的电话,说不让我们在酒店待,可能怕如果真出了什么意外,酒店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他们被赶出来时,外头一片漆黑,街上的水已经淹到了胸,这些人在陇海高架桥下待到凌晨两点多,整个晚上一直打市长热线、120、129,还有12345,都打不通,好不容易看到有救援车辆鸣著警笛经过,民众全部使劲呼喊,结果救援车还是开走了。他们就拿起手电筒使劲地摇晃,高架附近一间商铺老板,看到他们的求救灯光,把他们接下来,让他们到自己和旁边商铺的仓库休息。

民众不信官方数据

河南防汛新闻发布会称,截至7月21日下午4时,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24万人受灾,其中郑州市因极值暴雨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大量民众表示,真实数据远不止于此。

“75.8”溃坝事件

河南此次水灾引出了一个历史惨剧——“75.8”溃坝事件。1975年8月8日,一场大暴雨导致河南板桥水库崩溃,随即引发了石漫滩水库、宿鸭湖水库等60座水库接连溃坝。然而这一事件,在30年后,即2005年5月28日,才被美国《Discovery》“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难TOP10”的专题节目揭示出来,灾难惨烈度排名第一。死亡数字至今不明,官方声称是2.6万人,民间认为在24万到40万人。
    来源: 看中国

    上一篇: “网路沙皇”的狱中“忏悔”

    下一篇: 选举改革后 民主派探索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