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的实践——他管理著60亿美元的基金!
2017-10-12

【看中国综合讯】纽约时间10月9日5时45分(瑞士时间11时30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 ,1945年9月12日)以他的“行为(心理)经济学”理论获得了这一殊荣。这位老先生不但知识渊博、学术高超,还是一位久经商海的“实践者”,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达60亿美元! 100万诺贝尔奖金,比著理查德•塞勒“炒股”得的钱少得多!

塞勒一个人独得今年900万瑞典克朗(约折合约110万美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当被问到将如何使用这笔奖金时,他幽默地回答:“我会尽可能地用非理性方式花掉奖金…having fun, donation...”,一句话概括了他对目前经济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传统经济学假设的“经济人”都是“完美”的,“完全理性的”;但实际生活中,“经济人”的经济行为并非完美,也并非完全理性。塞勒的公司仅仅每年因基金管理的收益就超过1亿美元,诺贝尔奖金相对于其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

1993年,塞勒与人合伙创建Fuller & Thaler资产管理公司,公司里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是一个超高知识性公司,在股市、债市等等金融市场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下,公司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只基金,UBVLX,表现优异,2015年规模翻倍冲至37亿美元,目前资产总规模已达60亿美元。该基金在过去五年中大多数时间里都跑赢了标普500指数,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对冲基金都没能跑赢指数。

Fuller & Thaler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是他们对经济学知识、理论的实践。他们明确表示其在股市上的成功操作是更充分地利用了人们不完美的经济行为——“非理性、很情绪化而且无法自我控制”,比如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对新信息的漠视等——造成的大量市场机会而赢利多多。

比如:“散户”在买入股票后,就会比空仓时更看好这只股票,这一现象塞勒称之为“禀赋效应”:人们如果拥有某件东西,会比没有的时候更高估其价值。塞勒还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帐户”概念,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喜欢卖出赚钱的股票而不舍得卖出巨亏的股票,比如那些股市高价满仓,被长时间套牢的股民。

为股市“超人”巴菲特赚钱最多的一条规则就来源于“行为(心理)经济学”,他的投资名言,“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别人恐惧时要贪婪”,说明我们很容易具有从众心理、情绪波动过大、反应过度等等这些心理行为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恐慌情绪达到顶点,巴菲特趁机“抄底”高盛、通用电气等公司的股票,之后获利超过100亿美元。当然这也符合巴菲特购买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一投资理念。

成功者的理念很多很相似,纵使其角度、道路相异。塞勒依靠学术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并成功地将其理论应用于商业实践而获利甚丰,这是一个奇迹。但对我们普通股民来说,他和他的“行为(心理)经济学”更多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理性的,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市场,不如多分析自己、改变一下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素质的提高、境界的升华是我们真正的进步。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联邦移民局:加强拘捕非法移民  抨击加州“庇护州”法案

    下一篇: 川普拟颁布行政令 扩大健保计划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