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由政策链论地方政府的倒掉 中
文/王尚一
极端是中央政策的首要特点,也是中央强有力的主要表现。回顾中共历史,中央的所有政策都是走自己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最后自己也走不下去。
从苏区到文革,从改革开放到国企大下岗,从血汗工厂经济到房地产立国,中央无一不是把所有事情做绝。比如先是全力发展国企,然后一个国企改制,几千万国企工人一夜下岗。一个血汗工厂出口经济模式,把数亿内地农民驱赶到沿海做奴工,低价劣质产品涌向全世界,最后摧毁西方经济系统。房地产立国走到最后,房子够50亿人住,GDP的三分之二以上与铁公基、房地产和汽车挂钩,呈铁锁战船之势。
地方政府负责执行中央政策。中央政策并不能自己施行,必须通过地方政府一级级宣传和贯彻,才能起效果。更重要的是,中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制定各种政策,必然损害到地方利益,这时地方政府就起到重要作用,负责压制地方民众,有效贯彻中央政策。当中央对地方利益损害过大,地方政府一方面进行宣传和舆论压制,另一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压制地方利益,分化反抗力量,确保中央政策的实施。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策的缓冲地带。中央发布个政策,随便几千万工人下岗几亿农民背井离乡,数字看著很庞大,但经由地方政府化整为零后,都变成小数字。地方政府通过宣传动员,从意志和力量上瓦解多数人,少数人闹不出什么动静。对于中央的极端政策,地方政府分阶段逐步实施,温水煮青蛙,坚持的少数人耗不起,终至无声无息。
当中央政策与地方利益矛盾过于尖锐,地方政府会强压执行,民众则认为,地方政府是歪嘴和尚念经,歪曲中央的英明政策,找中央上访就行。有时地方民众反抗过于激烈,如某省农民极度不满农业税而活埋乡干部,中央马上息事宁人,停纳该省农业税,其他省份不反抗,那就继续敲骨吸髓。通过种种缓冲方式,中央任意制定政策,交由地方政府实施。
1990年代后,中央和地方合作建立血汗工厂经济模式。改开前,中国的主要经济集中在北方和内地,由北方和内地的地方政府,从地方征收农产品和工业品,上缴中央消耗,东南沿海主要作为战争缓冲区,上缴的资源很少。改开后,东南沿海的经济放开,大力开办地方集体企业,积极吸引外资,但仍然很少上缴资源。江朱从上海到中央后,实施血汗工厂出口经济政策,一方面打散实力较强、技术队伍完整的国企,让北方工业发达地区沦陷,另一方面支持东南沿海大规模建立血汗工厂,用农业税和计生罚款的经济高压,把农民驱赶到东南沿海做奴工,中央和地方政府联手建立起血汗工厂出口的获利系统。
中央摇身变成发工资的大老板。在过去,中央通过地方政府从地方盘剥消耗地方资源,中央掌控一切资源貌似很强大,但在征缴资源的过程中消耗掉大部分力量,实际非常虚弱,正是中央的外强中干,促成改革开放以及1980年代的社会开放风气。
血汗工厂经济建立后,中央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沿海各地方政府。出口增加后,中央收取外汇,再把人民币发给地方政府。在此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出口创汇的劳工,中央变成掌控血汗工厂经济给地方发工资的老板。中央在实现角色转变后,成真正大Boss,用资金掌控的方式,打垮任何反对者,形成对国家的实力掌控。
地方政府急剧分化。东南沿海地区政府帮助中央赚取外汇,受到中央政府的更多政策支持,资金更加充沛,经济增长更快。当地农民洗脚上田,建立越来越多的血汗工厂快速致富,并吸引更多的内地技术人员和农民奴工打工。内地政府难以吸引外资和出口,赚取外汇的能力弱,获得资金少,经济日益萧条,大量工人失业。内地的地方政府为了生存,只能为沿海地区政府打工,廉价供应血汗奴工、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血汗奴工寄钱回家,或者把廉价农产品和原材料卖钱后,资金再回到内地支持地方政府运转。
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央和地方关系再次改变。中国产品潮水般涌向全世界,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资金的同时也压垮了世界经济,成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崩溃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
美联储QE后,中国随之转型。国际投资和游资疯狂涌入中国,血汗工厂出口遭重创,中国的外汇来源发生关键转变。中央不再控制生产成本,而是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全面利用外资,中国火热的经济景象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随著外储剧增,中央开动印钞机大水漫灌。地方政府水涨船高,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同时不断提高通胀。在外资流入和通胀压力下,血汗工厂不断倒闭,中央和地方的血汗工厂经济瓦解。
地方政府也再度转型,欠债越多越光荣。地方政府积极进京跑部钱进,尽可能多从中央获得专项资金和贷款,然后展开各类设施,推高房地产价格,刺激楼市,获得更多收入。沿海地区出口利润日益微薄,部分实体老板转型投资到房地产。
沿海地区房价日益高昂,工厂要么关门,要么把生产搬迁到内地或转到东南亚。随著实体倒闭潮和大裁员,沿海地区人口不断减少,原工厂用地不是改作房地产项目,就是被遗弃。内地政府出于成本优势接受部分沿海工厂,经济反而显得更加活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