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牛津大学研究者,逾一半的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超过收益。这个发现将激起人们对依靠基础建设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的争论。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根据牛津大学研究者,逾一半的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摧毁、而不是产生了”经济价值,因为成本超过收益。这个发现将激起人们对中共依靠基础建设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的争论。在过去35年来,随着数亿农民工从农村移民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共今年更是加强基础设施支出,以缓冲制造业投资的放缓。
但是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治学院讲师阿提夫•安萨尔带领撰写的论文指出,这样的投资导致显著的浪费,同时增添了中国令人担忧的债务负担。该文发表在《牛津经济政策评论》上。
该论文发现,“典型的基础设施投资远远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未能产生正面的风险调整资本回报(risk-adjusted return)。”“管理不善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浮现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预测,除非中国转向低数量、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国家将走向一场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
该论文炮轰经济学家当中所谓的“主流”观点,即高数量的基础设施对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至关重要,并且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模式。
相反,安萨尔警告,像巴西、尼日尼亚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不应该跟随中国的道路。中共的新丝绸之路外交政策要求兴建道路、铁路和港口,以把中国和中亚、中东和欧洲连接起来。
安萨尔认为,中国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并不应该归功于大笔基础设施投资,而是应该归功于大胆的经济自由化和体制改革。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恰恰受到过度投资低级别基础设施的威胁。
该论文说,四分之三的基础设施项目成本过高,恶化了债务问题。作者估计,中国总计28.2万亿美元的债务当中有三分之一可以归咎于成本过高。
该研究取的样本是从1984年到2008年之间修建的95条道路和铁路基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