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财经评论:中国金融危机局势分析
文/王尚一
金融危机的意思是钱不够了欠债无法归还,金融市场随之崩溃。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主要是实体过弱,虚拟经济过强。虚拟经济作为上层建筑,压垮实体经济后自己也难以维持下去。中国金融危机是中共体制经济缺钱,在过度压榨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走向末日后,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在社会圈钱,当圈钱到竭泽而渔的极致后,金融系统不可避免地全面崩溃。
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进口国、奢侈品进口国、关键工业设备和工业品零部件进口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净投资引进国(国际负债最大)。所以,当中国发生金融危机,没钱进口和还债,将直接引发世界金融危机。
体制失去基础收入来源
从宏观角度而言,中共体制发展实体经济的目的主要是养下金蛋的鹅,为自己提供收入来源。随着实体经济衰败以及体制的消耗不断增加,体制需要对实体经济加大压榨,维持自身消耗,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衰败。在经济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体制不仅收蛋,还要拔鹅毛,进而杀鹅取卵。另外,体制为了延续自身生存,也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对公款吃喝消费急刹车,让外围依附体制生存的企业垮掉,以便体制经济的核心能够继续扩大开支。
不论实体衰败、体制加大对实体的压榨,还是剥离外围企业,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推动实体经济走向末日。
体制榨取更多资金
金融的特点是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是用来转移财富。也就是一些人通过开发金融手段,把其他人的钱圈到自己口袋里。在中共历史上,运用最娴熟的就是金融手段,而金融经验从苏区就开始积累,也就是我们在《中国实体经济走向末日》中强调的“金融指挥棒”。
在金融系统中,长期不变的核心主题是印钞,从苏区到延安、从旧人民币到新人民币,持续地印钞。不过,在2011年后,中共不敢再大规模印钞,同时银行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卡紧对地方体制的贷款,导致地方体制经济立即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银行配合地方大力发行理财产品。同时,地方大力支持本地的高利贷。理财和高利贷通过较高的利息,大量从民众手中吸收资金。通过这些方式,大量民众的存款向体制聚集,支持房地产和地方体制的经济运转,也在后来被体制称为“挖掘存量”。
从2014下半年开始,随着高利贷和理财产品的全面爆破,大多数参与者损失惨重,甚至直接返贫。
以外资填补资金缺口
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国策,当外资进入中国,一方面外管局和央行可以根据外资进入的额度进行印钞,另一方面可以再配套印钞,共同支持体制经济的运转。
在2011年资金紧张后,中国不仅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还大举对外借债。从2011~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境外借债的额度增加大约1万亿美元。而且,大量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尤其进入香港和美国股市圈钱。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不仅获得境外资金,还促使更多游资进入中国,试图在中国淘金。从2014下半年开始,流出的外资逐渐增多。进入2015年后,外流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资金外流意味着体制不仅不能获得收入,还得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应付外资离开,更加剧资金短缺。
从股市圈钱
2014下半年,当上述3个方面圈钱的手段都用尽,国家开始支持股市上涨,试图通过股市圈钱。尤其在上证指数超过4000点之后,官方宣传机器大规模启动,全力鼓吹牛市8000点、上万点。各地方政府制定大规模的地方国企上市计画,准备在未来几年从股市圈钱数十万亿。
但是,除了少数人之外,不论中央体制、准备圈钱的机构还是参与股市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进入亡道经济阶段。大部分人把几乎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炒股,大量实体企业老板也参与股市投机,而且大规模的银行资金和民间资金也参与配资,支持股市的杠杆炒作。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种杠杆炒作是金融市场最后的竭泽而渔。当圈钱机构在高位大规模套现,进入资金开始枯竭,就意味着股市已经见顶,而且迅速暴跌。股市暴跌意味着再也没有资金进入,而过去进入的资金想出逃,想圈钱的企业也无法圈钱,体制失去最后的圈钱机会。
实体经济末日不是一天两天发生,而是个延续的温水煮青蛙过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机。理财和高利贷都是散户草民承受损失,然后大家情绪稳定,悄悄回家节衣缩食,独自品尝血汗钱打水漂的苦果。大部分外资还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即使经济放缓,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不着急撤。银行债务问题,也可以通过印钞和债务以旧换新,尽可能长时间遮盖。股市暴跌的问题在于,以迅猛之势将整个中国经济都卷进去。
在股市暴跌开始后,资金开始大规模外逃,不仅影响民众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而且差点拖垮欧美股市。更重要的是,数万亿的杠杆炒股全面亏损,直接威胁到民间配资和银行配资的安全。如果股市继续下跌,民间和银行配资大幅亏损或者血本无归,将直接让坏帐已经堆积如山的银行资金枯竭,引发银行大规模倒闭。一旦银行面临倒闭,金融危机就无可挽回,体制经济也随着土崩瓦解。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独家供稿 因篇幅所限 原文部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