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铁人的事迹都是真的吗?
2015-06-22


最先树立的标杆王进喜,依然无人能及。除了在钻井进度上跃进之外,作为模范的王进喜,1960年常被提及的先进事迹有三: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人拉肩扛把数吨重的钻机绞车拉上钻台;在没有运输车的情况下,“就是尿尿也要开钻”,组织大家从两里外端了至少50多吨水到泥浆池,保证了开钻;在一次井喷事故中,不顾腿伤扔掉双拐,跳到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搏斗近3小时制服井喷。

这三个事迹,均有相片广为流传。一个疑问是,在各路模范钻井队挺进大庆伊始,会有照相机随时跟在他们背后拍摄么?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当年王进喜钻井队的老战友许万明和丁国堂承认,这些照片都是后来补拍的,“大概从1963年开始,一直补拍,很多照片中的参与者其实是六几年才来大庆的,我们(1950年代入队)在照片中出现的次数反倒不如他们多。”

许万明和丁国堂在补拍时间上的记忆或许有误,因为王进喜开始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宣传是在1964年。被大家称作王进喜“秘书”的孙宝范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这些照片是1965年补拍的。“当时拍摄《大庆战歌》纪录片。王进喜只有少量照片,就补拍了一些。”
摘自:《1960:大庆的一幅真实画卷》


大庆会战初期,“铁人”王进喜为了保住钻机,不顾左腿重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奋战3个多小时制服井喷(资料照片)。

至于发生在1960年5月的用身体搅拌泥浆池,制服井喷的故事,记者翻遍1960年的大庆战报,其中充斥各种英雄事迹,但却并无相关说法。反倒在该年6月2日的文章中看到如下段落:“王进喜钻井队……第二口井实际将近比第一口井要深得多,但完钻仍然提前一天半时间……‘铁人’王进喜同志不知疲劳地和全队职工不分昼夜地守在井场上,哪里最关键,他就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在哪里。例如,在突破高压水层突然发生井喷的紧张时刻,王进喜同志全神贯注、果断、坚毅地指挥着钻台上操作,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地突了过去,避免了一次突然事故。”

这个“指挥着钻台上操作,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地突了过去”的井喷事故,在1964年,演变成:“当时,王进喜的一条腿受了伤,他还拄着双拐,在工地上指挥生产。在那紧急关头,他一面命令工人增加泥浆浓度和比重,采取各种措施压制井喷,一面毫不迟疑地抛掉双拐,扑通一声跳进泥浆池,拼命地用手和脚搅动,调匀泥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搏斗过去了,井喷事故避免了,王进喜和另外两个跳进泥浆池的工人,皮肤上都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人民日报1960年4月20日报道)这个说法,有王进喜接受田流采访时的记录稿支持,并非出自记者的杜撰。
摘自:《三重历史图景中的王进喜:铁人的事迹都是真的?》

泥浆固井也只是当时开采油井的一道工序,并不是发生井喷时才采取的紧急措施。由于当时的技术设备十分落后,没有大型的混凝土泥浆搅拌设备,用泥浆固井的效果很不好,当时的石油工人普遍没有文化,也不懂用泥浆固井的基本常识。是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采油队的两位技术人员(其中一位姓刘),出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不顾一切的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才有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另外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泥浆是下沉的,人工搅拌泥浆必须下到泥浆底层掏挖,非常难。
当年的石油部长康世恩,在听取大庆油田建设汇报时,时任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技术工作的老工程师,向他如实的汇报了这一过程。康世恩对人工搅拌泥浆的事很感兴趣,说:不错,应该树个典型。但是他并不想把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的技术人员——“知识份子臭老九”树为典型。而是转身对一同前来汇报工作的大庆油田负责人说:找个人选树个典型。
摘自:《历史真相:王进喜是怎样成为“铁人”的》
    来源: 希望之声 责编: Amy

    上一篇: 广东政府官员钟启章家族负债14亿 集体失联

    下一篇: 高考零分作文 作者已被北大破格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