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基因编码惹争议 美重申禁止
2015-05-11
在中国大陆《自然》杂志拒绝刊登“编辑人类胎胚基因”的“世界首例”论文后,全球争议不绝。 4月18日,该论文在中科院主办的《蛋白质和细胞》上发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29日发表声明,重申禁止开展涉及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


4月18日,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及研究小组在中科院主办的《蛋白质和细胞》发表“编辑人类胚胎基因”论文后,成都商报5月11日报导称,“中国研究员首次成功编辑了人类胚胎基因,以一种人类无法自主完成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DNA”。 但报导同时指明:此前《自然》拒绝刊发该论文,其理由为,“基因编辑可能会对下一代产生无法预计的影响。”

对此,全球生物界争论不绝。媒体关注以下问题: 《自然》《科学》为何拒载中国科学家“世界首例”的研究论文?论文发表后又为何招致各种非议?“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报导在简述这项研究成果中称,“用新兴的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正其中潜在的血液疾病———“地中海贫血”的基因”。 该论文被拒,却在《蛋白质和细胞》上发表,但6天之后的4月24日开始,《自然》《科学》等杂志接连刊文,“旗帜鲜明”、措辞严厉地指出:“用现有技术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可能会对下一代产生无法预计的影响。这十分危险。”并建议禁止临床使用任何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编辑。 对这项“成果”持赞同观点的个别专家则认为:“该研究符合中国的医学伦理规范”。

美重申禁止编辑人类胚胎基因就在中国大陆的争论未平之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29日发表声明,重申禁止开展涉及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在声明中阐述了该院一直秉持的反对资助此类研究的长期政策以及反对的伦理和法律理由。

柯林斯在声明中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很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和修改的基因被传递给人类后代所带来的伦理影响。他指出,临床上,除了编辑基因之外再无其他办法防止父母将遗传性疾病传递给孩子的案例极少见。在这种罕见情况下,携带遗传性疾病的父母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在体外培育胚胎,然后筛选掉含有缺陷基因的胚胎。

该声明还就,1996年颁布的《迪基—韦克修正案》指,“禁止政府资助破坏人类胚胎或者为了研究目的培育人类胚胎的实验”。 成都商报记者援引肯塔基大学的苑亚夏的话说,“基因修改是非自然的,也就是所谓的“人造人”。“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预知的”。
    责编: Amy

    上一篇: 印度开始向俄罗斯出口水牛肉

    下一篇: 【禁闻】全球同庆〝513〞 法轮功学员谢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