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诸葛亮这篇评论您將智慧大增
2019-11-15

文︱赵长歌

“诸葛大名垂宇宙”,杜甫名句绝非过奖之言。如果有人给您出这样一道题目--“请用1个历史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字数要求是100字以内”,您是否需要思考一会儿?如果把这个题目增加难度,“请您对比4个历史故事,并阐明一个道理,字数要求仍是100字以内”,您是否觉得这个题目太刁钻?

可您知道诸葛亮达到了什么层次吗?他的一篇〈论让夺〉,仅用88字,对比了10则历史典故,厘清了连很多帝王将相、史家名流都容易混淆的道理。那么,如果我们用心读懂这篇评论,是否将智慧大增呢?〈论让夺〉的原文是这样:

“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含相为功,太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位为圣,孝哀以授董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篡,桓公以管仲为霸,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趣同而事异也。明者以兴,暗者以辱乱也。”

看到不熟悉的人名和历史,您可千万不要畏难,把它们讲成简明易懂的小故事,加以对比,您便可以从中有所领悟。

范蠡以去贵为高
范蠡(音“礼”)是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帮助勾践灭掉吴国的谋士。成功之后,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改姓更名,带诸子与门客出走,垦荒经商。没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齐王听说了范蠡的贤明,便拜他为相。范蠡悟道,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他于是归还相印,散尽家财,再次隐退。

虞卿以含相为功
虞卿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卿。长平会战,赵国大败,秦军退兵,向赵国索要六城。赵郝、楼缓建议赵王割地,虞卿再三劝谏赵王不要割地给秦国,以使赵国陷入被诸国瓜分的境地。虞卿定计,把六城割给与秦国有仇的齐国,一则赵、齐联手,天下可以看到赵国依然大有可为;二则秦国得知,必然会与赵国修好;三则韩、魏闻之,亦会敬重赵王,这样对赵国而言,是一举而结三国之亲。犹豫不定的赵王,最终下定决心,从虞卿计,马上派虞卿出使齐国。不出所料,秦国听闻后,立即派使者到赵国修好,虞卿为赵国立下大功。

后来,虞卿因好友魏齐之故,卸下万户侯卿相之印,离开赵国。虞卿解相后,终不得意,乃著书曰《虞氏春秋》。

太伯以三让为仁
太伯,也作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音“胆”)父的长子。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 —— 姬昌有圣德,就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同逃往荆蛮之地采药,并且断发纹身,这样就彻底斩断了自己的继位之路,此为“一让”;古公亶父过世后,泰伯与仲雍回来奔丧,季历想让位给长兄泰伯,泰伯坚辞,“再让”;季历不从,泰伯于是“三让”,说自己已断发纹身,不再适合当社稷之主,季历不得已而继承王位。后来季历传位给姬昌,是为周文王,到文王之子 —— 武王时,周灭殷商,一统天下。孔子称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燕哙以辞国为祸
燕王哙(音“快”),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君主。齐国的使者苏代来到燕国,对燕王哙说,齐宣王因不信任大臣,一定不会称霸,于是燕王哙听信苏代之言,厚任宰相子之。

鹿毛寿进一步向燕王哙进言,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子之。人们说尧贤德,是因为他曾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没有接受,于是尧有让天下之美名,但实际上却没有失掉天下。如今,您把国家让给宰相子之,子之必不敢接受,这样,您就可以与尧齐名了。”

燕王哙于是将国家让给子之,短短三年,燕国大乱,引发了国内战争,国难持续数月,死者达数万之众。

尧、舜以禅位为圣
尧看儿子丹朱的德才不足以继承帝位,于是向四岳征询谁是天下贤人,四岳推举了以孝悌闻名的舜。尧见到舜,先询问他的为政理念,选定舜做继承人后,尧又从各方面考察舜。尧命舜任司徒,舜推行五典教化,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天下安宁,百姓和睦;尧任舜为司空,总理天下政务,舜把各种复杂、棘手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官乐从;尧让舜接待四方诸侯,舜做得庄重,又合乎礼仪;尧派舜入山林川泽,考察洪水情况,舜遇到暴风雷雨,却不迷行,尧以为圣。尧禅让帝位给舜时,得到了上天祥瑞的回应,才隆重地举行大典,传位给舜。舜禅位给禹时,同样任人唯德。尧、舜禅位,德被苍生,光照日月,垂范万世。

孝哀以授董为愚
董贤是西汉孝哀帝的宠臣,以仪貌得宠。董贤于国无功,却在年仅22岁时,就位列三公。

匈奴单于来汉朝觐时,看见年少的董贤统领百官,怪而问之,汉哀帝说:“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于是拜贺汉得贤臣。

哀帝无子,屡次想将帝位让予董贤。一次,哀帝在麒麟殿宴请臣下,正喝著酒,哀帝笑看董贤说:“我想效法尧禅舜,怎么样?”王闳进谏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位给子孙。统业至重,天子不可戏言!”哀帝默然不悦。不久,哀帝过世,董贤当即被罢官,畏惧自杀了。

武王以取殷为义
武王取殷,上天早有安排。尧禅位给舜时,有龙马衔甲飞跃祭坛之上,甲上以文字书写,尧之后将有虞、夏、商、周、秦、汉当受天命。周文王被囚羑里时,夜观天象,明了伐纣乃天命,于是推演八卦,布置了伐纣的每一步。

商纣王轻慢鬼神、好酒淫乐,唯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酒池肉林,男女裸逐其间,施炮烙酷刑,诛贤臣,亲妖小,诸侯纷纷叛纣,往归西伯。周武王德行淳厚,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兴师伐纣,殷民大悦,天下归心。

王莽以夺汉为篡
王莽为人颇具迷惑性。他早年孝谨谦恭,勤身博学,王太后器重这个内侄,王莽愈加位高权重。但王莽并非真贤德,他经常做欺世盗名之事,比如让妻子待客时,穿得像佣人;比如在封自己为“安汉公”,把女儿推为皇后时,都做出天下人心所向之状,其实全是巧诈之术。

王莽夺汉时,汉室气数未尽,新朝建立后,天降瘟疫,盗贼丛生,四海之内,丧失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叛军四起,王莽派兵镇压,部队十之六、七患疾疫而死。后来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刀之下。

桓公以管仲为霸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成就霸业。管仲从经济、农业、税赋等方面入手,使齐国区区海滨之地,通货积财。管仲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是为四维,国家富足了,还要教化百姓遵循为人之道。管仲继而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南征北战,九合诸侯。管仲主张尊重民意,“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为相三十载,呕心沥血,为后世相者之典范。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牵手

    下一篇: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