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清白在人间
2019-10-14

文|官筱彤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于谦〈石灰吟〉

〈石灰吟〉是于谦于17岁时所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他以石灰自喻,除了咏石灰的高洁,也抒发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顽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格,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了苍生社稷不惜“粉骨碎身”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是诗人的人格写照。于谦为官清正廉明,为国效力,但却被奸臣所害,最终含冤而死,他用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如同石灰无惧粉身碎骨的结局,只想把洁白的颜色留在人间一般。

两袖清风的于谦
于谦是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是明朝名臣,更因为他那人尽皆知的“两袖清风”故事。

自幼仰慕爱国英雄文天祥的于谦,从小苦读诗书,志向高远,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提升他为山西河南巡抚。虽然身居高官,但于谦依然过得非常俭朴,吃住都十分简单。

明朝中叶以后,官场风气逐渐败坏。凡是外官欲入京述职或朝觐者,均须准备地方土产或礼品给京中官员,以做为贽见之物。而这些餽赠之物,多是向百姓派征而来的,致使民众不堪其扰。有人建议于谦也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产孝敬权贵,但于谦不这么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亲征瓦剌,遭遇土木堡大败,全军覆没,皇帝被俘,于谦极力反对南迁,率领军民死守京城,保住了大明江山。于谦清正廉明,立大功而不居功,但他却被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死后家无余财。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古代建筑的材料,制作过程非常艰辛,必须经过千万次锤炼,以及熊熊烈火的焚烧才能制成,但石灰无惧生死,只想在人间留下清白,因而将此看作是寻常事,一心只想成为有用之材。

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以及坚持清白的决心。于谦为官清廉,也曾亲自上阵抵御外敌入侵,救民于水火,这首〈石灰吟〉可说是于谦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而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作者以石灰自喻,除了歌颂石灰,也表达出于谦对坚守高洁情操的自我期许。

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期,有个叫羊续的人,他为官十分清廉,他的故事或许也可为“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则名言佳句做个很好的注解。

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南阳在当时可说是富饶之地,而南阳太守在时下官僚眼中更是“肥缺”。虽说此地富饶,但羊续却是“富差事穷当”,过著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因此深受当时人们的尊敬,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郡丞看到羊续的生活十分清苦,便拿了几条鲜鱼给他,请他品尝。羊续很为难,他想,如果不收,就扫了郡丞的面子;如果收下,又怕其他官员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很客气地将鱼收下,不过既没吃也没送人,而是将鱼“悬于庭”。

那位郡丞不久后又送鱼来,羊续指著庭院中的那条鱼说:“你上次送的鱼,我还没吃完,怎好再收?”郡丞一听便明白了。

南阳境内的其他官员和富豪经常打听那条鱼的情况,希望能送鱼给羊续“略表心意”,但是直到那条鲜鱼变成干鱼,鱼还依然挂在庭院中,郡中官吏十分震惊,从此,再也没人敢送礼了。羊续的行径成为后代官员廉洁的榜样,而“羊续悬鱼”也因此成为了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成语故事。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平生慷慨班都护 班超 (下)

    下一篇: 我生不有命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