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2019-08-12

文︱官筱彤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为陆游的一组教子诗,共八首,本诗是最著名的第三首,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在冬夜里苦读诗书,想到自己学习的经验,就写在诗里送给儿子,在诗中,他勉励儿子做学问要下功夫,坚持不懈,强调仅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始终是浅薄的,必须亲身践行,才能明白道理、获得成长。

作家小档案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大多飘逸婉丽。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位深富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家庭教育的薰陶下,陆游从小就立下杀敌报国的壮志。此外,他自幼便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奠定了他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的基调。

写作这首诗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中,乐此不疲地阅览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他却浑然忘我,在静寂的夜里,尽情抒发自己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富含哲理,饱含深情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送给儿子子聿。

诗词鉴赏
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习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并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只有少年时刻苦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的另二句则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就要下功夫,不能纸上谈兵,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对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古人常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任何事不应该只学习表面,局限于书面文字,应从知识上去多多用脑思考,才能钻研其中奥妙,应用于生活之中,毕竟学以致用才是做学问之道。

历史故事:爱书的王寿
春秋时代,有个叫王寿的人,他爱书成癖,他的故事或许可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则名言佳句做个最好的注解。

话说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连结束起来的。王寿为了有抄书的材料,就在自家前后种满了竹子,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家里有一间小房,除了住的地方外,他全部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这些书搬出去晾晒一遍,还要翻检查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四十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著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

有一次,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五本竹简很重,只走了一会儿,王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他只好坐在路口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

这时有一位名叫徐溤的隐士路过,见他背著这么多书,就和他闲聊起来。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在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徐溤听了叹口气说:“无用!”

王寿听了一愣,呆呆的望著徐溤,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徐溤笑著说:“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聪明人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藏书的多少来衡量的。你本来是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要背著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听了,如梦初醒,立刻拜谢,并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轻身进入东周。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佳茗似佳人

    下一篇: 人性本善 奈何血腥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