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郎世宁《百骏图》竟出现三匹瘦马
2016-08-30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原名Giuseppe Casti-glione,意大利米兰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抵澳门,同年十一月至北京,由传教士马国贤引见,晋见康熙皇帝。来华后,由于欧洲绘法无法全然适用于大清宫廷,因此积极学习中国水墨画与中国美学观,并改变西方绘画技法,融合成一种中西合璧的新画风。他善画马、畜兽、花鸟及肖像人物。历经康、雍、干三朝,一直供奉内廷,官至三品。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逝世于北京。

郎世宁开拓 大清宫廷画的新风貌

郎世宁还开班授课,教导如何运用欧洲的透视法,让中国宫廷画师习得欧洲绘画技巧,一同开创大清的绘画风格,带来更加立体与多元的样貌。到中国才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异乡人,居然成为了中国最出名的宫廷画家,这可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特例。

郎世宁善画马

评论家多认为郎世宁画马最专精,〈百骏图〉、〈八骏图〉更是瞩目的焦点。因此本文就以众所周知的〈百骏图〉为例,与大家切磋一下画中的特殊何在。

有一段时间,乾隆几乎天天前去观看郎世宁绘画,郎世宁描绘的马匹,不禁将他比喻为「神笔」,表示他就像曹霸、韩干两师徒,总能让画马栩栩如生。

可是奇怪的是,能捕捉马的雄壮威姿的郎世宁,居然在〈百骏图〉的前、中段画了三匹瘦马。第一匹瘦马的后面跟着一位驯马者,第二匹瘦马则背对赏画者,站在树木下。第三匹瘦马则站在树旁,看着与牠有段距离的马群。



论〈百骏图〉的三匹瘦马

有研究者表示,这些瘦马不可能为皇帝所画,因为并无皇帝表示喜爱瘦马,况且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内,并没有记载皇帝要求画瘦马的条件。再者,瘦马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象征著死亡。那么,郎世宁为甚么刻意描摹那些连欧洲人都排斥的晦暗形象?研究者认为,形只影单、步履蹒跚、缺乏安全感或沟通的瘦马,可能反映了异于中国人的「郎世宁」在中国的生活经验与感想。

再继续探论,郎世宁传教不顺应该是忧虑的主因!而在耳目众多又人际复杂的皇宫中,还得担一份是否会遭人妒忌的担忧!当时有人奏请乾隆下旨禁绝天主教,乾隆随即慰问震惊的郎世宁,要他继续安心作画,后来有道圣旨一出:「只禁止旗人信教,其他一概不过问,教士可以自由信教。」可是,朝廷不久之后又颁发禁教令。郎世宁痛心表示:「皇上禁止臣子们信奉天主教,满街都是发布的禁令文,我们如何能安心地担任职务?倘若欧洲那边听闻此消息,往后又有谁前来中国任职呢?」经过郎世宁的再三恳求,乾隆多方琢磨后,终于取消了禁教令。

无法说出来的忧虑、踌躇、战战兢兢就在所难免了。况且在画卷上呈现的骏马较多,那三匹瘦马就更显得是郎世宁较为隐密的心声了。再换个角度想,这些来中国传教的异乡人,都是「他者」,他们因为推行宗教不顺、伴君如伴虎,郎世宁在藉画笔描绘自己心境的同时,说不定那善于观察人事物的画家之眼,亦将其他传教士的处境一同画入。

还有研究者从中国观念来看,马象征着人才,马伕象征官员,群马则象征人才济济的国家资源,国力强盛。整体来看画内的叙事结构是:三匹瘦马是主角,而离群的瘦马在被驯化后,将会成为壮硕的骏马。这代表人才在异族统治下,被招揽进朝廷的历程。

如何?是不是觉得一个固定的画面居然能推演出很多有趣的意义。

在「瘦马为郎世宁」的解读之外

其实,解读名画就如同在阅读著名小说般,大家往往会将小说中的人物认定是作者自身的投射形象,甚至是各个角色都隐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其实会具备多重面貌,毕竟脑袋不会都是直线思考或单一的情绪、反应。想想,一个人一生中只有着一种感触、一种认知、一种回应,那是多么恐怖的事。说不定那些象征著被挖掘了的人材——壮硕的马,亦代表着郎世宁自己某部分傲然:自己结合了中西技法,能引领着众画师,亦担著被皇帝钦点绘图的重责大任。

另外一提,郎世宁还在〈郊原牧马图〉、〈八骏图〉、〈云锦呈才〉等画中描绘瘦马,只不过咱们此文以〈百骏图〉为例罢了。各位可再自行观赏其他画作,自行琢磨琢磨郎世宁的用意。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喜马拉雅 - 藏传佛教获重生

    下一篇: 泥沙俱下,淘尽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