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一本〈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引发了网友们的狂热追捧。该书作者冶文彪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痴迷,遍读宋史资料,通过整整十年巨细无遗的考据,将〈清明上河图〉中824个人物全部原地“复活”。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的十大密码一一破解,其中竟隐藏着北宋灭亡的阴谋。接下来就来谈谈这些论点吧!
国画没有透视法则?
密钥:瞰
关于中西绘画差异的一个传统说法是:西方绘画讲究眼球聚焦的科学透视法则,中国绘画则是散点式构图,没有一个固定的视线聚焦点。然而,〈清明上河图〉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经严格遵照,并且惊人地呈现了透视法则,这也是宋代绘画超越前代的杰出成就之一。
长达5.28米画幅上的近千人物、几十座大小建筑并不是随意平行排列,相反,是统一在一个固定视角之下,按照透视法则井然分布。汴河和虹桥构成的X,确定了画幅的中间点,但并非视线聚焦点。视线聚焦点在桥下那只客船左船头。
整个画幅正是以此为视点,采用斜俯瞰的角度。画中的所有人物景观一律依照这个视线焦点,和虹桥保持平行倾斜。没有任何一处偏离这个透视法则。因此,整幅画才如同实景航拍一样,效果既真实又震撼。
当然国画的透视和西方仍有所不同,西方是客观描绘眼睛所观察到的实景,〈清明上河图〉却超越了肉眼局限。以当时汴京的地理环境,并没有这样一个能够俯瞰全景的高空位置,更不可能有航拍。张择端能够设计出这样一个视角,不但需要扎实细致的观察写实功力,更要借助于强大的空间移位想像力。
仅凭想像就能够实现这样一次伟大的透视实践,达到完全符合透视法则的逼真效果,是宋代强调观察、追求合理的时代精神的巅峰呈现。
〈清明上河图〉
没有创作寓意?
密钥:危
通常说法,〈清明上河图〉只是如实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图景,并没有其它寓意。然而真是这样吗?
画作整体气象熙攘而闲适,正是北宋末年、徽宗朝的时代气息。然而,在画面中央的聚焦点,却呈现了一场危机——一只客船的船桅险些撞上桥梁,船上船工齐力急救,几个赶忙放倒桅杆,其他的拼力划船、对抗急流。
这个戏剧性危机场景处于画眼位置,自然是出于精心构思,绝不是随手绘就。而且,这个精心绘制的核心事件有四大不合理处:
其一,河上视野开阔,并没有遮挡,船上船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前看到桥梁预先放下桅杆?
其二,两岸数百人,桥上更有许多人在桥栏边赏河景,也没有一个人早一点发觉?
其三,河流水急,船是逆水而行,行速并不快,为什么临到桥洞下,才慌忙救急?
其四,船篷顶上有一个妇人,正在挥手叫喊,她身边站着个幼儿。船虽然陷入危机,但显然没有严重到会沉船,反倒是那孩子有摔倒跌落的危险。作为母亲首先必定会保护孩子,那个妇人却全然不顾孩子安危。是什么让她忘记了第一本能?张择端笔笔精细,连角落里小食摊上的零碎货品都一丝不苟,怎么会在画眼位置留下这些不合理?
唯一答案是:张择端有意为之。
画面一片繁荣祥和,中央却危机乍现。这应该是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真正用意所在——这只船逆水而行,偏偏又陷入危机,正如当时的大宋江山,表面安宁繁荣,但国内腐败不堪、官逼民反,宋江、方腊相继起义,边地辽国、西夏的威逼还没有解除,又有女真崛起于东北。
画上的船如同大宋的命运,正处于最危机的一刻,它能否安全度过危难?
2014年,有一本《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该书作者冶文彪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痴迷,遍读宋史资料,通过整整十年巨细无遗的考据,将〈清明上河图〉中824个人物全部原地“复活”。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的十大密码一一破解。接下来就来谈谈这些论点吧!(续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