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激张仪入秦 
2016-02-15

【原文】

  苏秦(1)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2),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3)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4)张仪(5)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6),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7)。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8)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9)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10),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11)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1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13),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14)。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15)。”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16),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17),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18)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19)!”张仪既相秦,为文檄(20)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21)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22)城!”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

  【注释】

  (1)苏秦:东周洛阳人,向鬼谷先生求学。战国时著名纵横家。最初劝说秦惠王并吞天下,不被采纳,后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归赵,赵封为武安君,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2)相约从(音纵)亲:从亲,除秦国以外南北各国合纵相亲,相互支持,结为一体共同抗拒秦国。从,通“纵”。

  (3)念:想。引申为考虑。

  (4)微感:暗中劝说。微,暗暗地,悄悄地。

  (5)张仪:魏国人,曾与苏秦服事鬼谷先生,学习游说之术。是战国时连横家代表,担任秦国相以后,十九年出将入相,游说六国服从秦国。

  (6)今秦已当路:当路,指当权。

  (7)上谒求见苏秦:谒,名帖。上写姓名、籍贯、官爵和拜见事项。

  (8)数让:数,屡次。让,责备,责怪。

  (9)宁:岂,难道。

  (10)苦赵:困扰赵国。苦,困苦。引申为困扰。

  (11)舍人:家臣。王公显贵的侍从宾客或左右亲近的人。

  (12)吾殆弗如也:我大概比不上他呀。殆,大概,恐怕。

  (13)能用秦柄者: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柄,权柄,权力。

  (14)无因以进:没有机会求得引荐。进,引荐。

  (15)阴奉之:暗中侍奉张仪。

  (16)客卿:在本国作官的外国人,以客礼待之,称为客卿。

  (17)赖子得显:依靠你得到发达。显,有名誉有地位。

  (18)感怒:激怒。

  (19)仪宁渠能乎:宁渠,难道,哪里。《索隐》:“渠音距,古字少,假借耳。”

  (20)文檄(音席):文书。檄,长两尺的木简,古代有征召或宣告等事,写在檄上传发出去。

  (21)若:汝也。你,你的。

  (22)而:你。

  【语译参考】

  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去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发愤的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覆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况且有苏先生在位,我难道能摆脱他的掌握吗?”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现在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可要偷你的城池呢!” 【研析】

  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也游说六国;苏秦主张合纵,张仪倡导连横。他们都是以权变之术和雄辩家的姿态,为追求成功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张仪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他对当时的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其次他游说各国,瓦解纵约,以不可抗拒的形势进行说服。他善于掌握时局,对当时情势,了如指掌,故而能为秦国逐步统一中国作出贡献。

  张仪投奔苏秦,却被拒之门外,又遭羞辱,怒而入秦,后又在苏秦暗中的资助下,得以被秦惠王任用。成就了苏秦激张仪入秦之历史事件。张仪从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过程,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故事组织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同时也表现了苏秦慧眼识英雄,造就了一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中国自古以来,因内向性格嫉妒之故,文人相轻之说甚嚣尘上,然本文表现的却是苏秦与张仪惺惺相惜的美谈,纵使苏秦最先的动机出于私心,怕盟约未完成,而遭到秦国的攻击,但他真心赏识张仪暗中相助,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张仪也回应愿在苏秦当权时,不敢奢谈攻赵。两位虽都是权谋家,但恪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心—朋友之义,却是一致的。

  【延伸思考】

  1.苏秦采用羞辱的方式激励张仪,如果你要激励朋友,会采用何种方法?

  2.苏秦与张仪主张虽不同,却都是以权变之术著称,各领风骚十几年,请你评论对他们的看法。

  3.朋友贵在相知,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又能处之以义,夫复何求?你对交友的期待又如何呢?
    来源: 正见 责编: Kitt

    上一篇: 佛家故事:修口

    下一篇: 初八谷日,可惜90%的孩子都不知道五谷杂粮是什么!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