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
-
奇闻轶事
台湾学生抗议修改课纲占领部长办公室 警方逮捕多人
周四(7月23日)深夜,台湾发生学生与警方冲突事件。“反黑箱课纲行动联盟”成员聚集抗议教育部“草率”决定“微调”高中历史课纲。
成员在求见教育部长未果后,强行进入部长室,警方破门将学生上铐带走,现场记者也被带往警局侦讯。
有中学教师向BBC中文网表示,不认为课纲修改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意识形态。
“反黑箱课纲行动联盟”在周四聚集在教育部前,抗议教育部未经公开、透明程序成立检核小组修改高中历史课纲,回避说明新课纲引发的“去台湾化”、“强化中国意识”等争议,加上不满教育部官员在当日举办四场座谈会上未正视学生诉求,“封杀基层参与空间”,因而在晚间11点30分以行动表示抗议。
抗议群众翻墙进入教育部,在部长室内以桌椅阻挡警察,持续呼喊诉求口号。警方破门以“侵入公署与毁损罪”将人员带回警局侦讯。在现场采访的三名记者也一度失联,经查证也被带往警局,以和抗议群众一样的罪名被侦讯。
“媒体工作者劳动权益小组”在Facebook发文指出:“此次警方行动中,不但限制记者采访,还要求现场记者不能用手机、不准发稿,使前往采访的记者无法对外通讯,已经严重侵害新闻自由。”
多名中学生上铐被捕
BBC中文网记者采访进入部长室抗议人士,她表示:“我们几十个人冲进教育部,20个人进部长室,待了约莫半小时后警察破门而入,将我们上手铐或束带,带到保安大队。”
她在保安大队时,见到一些进了教育部但没进部长室的人也被带来。
维持秩序的警方站在写着学生诉求的黄布条前。
周五(24日)深夜,抗议人士被拘捕的消息传开后,陆续有人聚集在教育部外静坐声援。
参与行动的人员许多是高中学生,他们自发成立“反黑箱课纲行动联盟”表达诉求,被警方带走33人中,有15名中学生、9名大学生。
教育部在周五上午发表声明,决定“依照刑法第306条入侵住宅罪和刑法第354条损毁公务罪提告”,教育部长吴思华表示,不认同学生在反黑箱课纲系列抗争中“一再脱序逾越分界”的行为。并谴责有政党和社团隐身行动幕后,将学生推上第一线的“不道德行为”。
截至截稿前,BBC中文网记者了解到,被带走的学生仍被检察官侦讯中,因位律师人力吃紧,所以轮流复讯。
分歧的记忆情感
国民党政府在2014年1月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纲要微调案,教育部表示,调整后的高中历史课纲,中立描述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政府迁台后的功过,加强台湾与中国大陆历史连结。
但课纲内容公布后,引发许多专家学者和年轻学生们的讨论。
华威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于东海大学任教的曾柏文接受BBC中文网记者访问时表示:“由政府推行的历史教育,背后总是承载了当朝的权力意志。例如战后港英政府为了担心香港陷入两个中国之争,在历史教育做了‘去国族化’、对中国‘去情感化’的调整。”
“又例如新加坡为了打造新国族、避免族群主体意识高涨,也只着重于从殖民开始的历史,相对压抑个别种族的历史。”
他提到,过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复杂的统治权更迭,留下了分歧的记忆情感。国民党(蓝)、民进党(绿)的意识形态对立,甚至可以说是这种“从未妥善安顿的历史情感分歧”的产物。
他进一步说:“政权更替牵动课纲,几乎不是问题,而是必然。我们能等待的,只是能否出现一个相对进步的课纲,能超越目前两种国族想象的对峙。”
“违反课纲撰写原则”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婉窈在个人Facebook页面上发文,她指出这项课纲修定案“违反程序、欠缺专业、不以台湾为主体、压缩原住民历史、增删处大大超出比例原则”。
除了课程内容引发讨论,对于课纲修改小组的成员遴选、方案通过的程序,也引发不遵守法定程序的“黑箱作业”争议。
声援理由
从事补习班教育事业,周四晚间到场声援的赵姓研究生向BBC中文网记者表示:“站在国文科教师的立场,大中华主义老早就随着101课纲的实施,被硬塞进现行的国文教育里了。”
“我认为这是严重的事情。我与这群高中生都站在揭穿政府假面的立场上,所以,当他们冒着风险采取这种行动,我认为自己应该到现场声援。”
教学现场
在台湾担任高中职历史教师24年的黄姓老师向BBC中文网记者表示,她认为课纲修改与否,并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现场的专业判断。
她说:“我们会根据史料、事实来教学,不会只依照课本上的文字来教,也不会把特定意识形态强加到学生身上。”
记者以新课纲中引起争议的其中一项,使用“日治时代”或“日据时代”指称1894年至1945年日本人殖民台湾时期为问题,了解黄姓老师在教学现场面对此名词中隐含义的不同该如何因应。她表示,如果课本上的名词改变,她会向学生解释:“日据”是以中华民国政府的角度来诠释,认为日本“占据”台湾,而“日治”则是承认日本在《马关条约》后依照国际法取得台湾的统治权。
她表示,在她求学、教书刚好横跨台湾解除戒严时期,她确实观察到历史课本里“大中国主义”的淡化与台湾本土意识的兴起,但她专注教学,并不会因为政治风向而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