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社会风气古朴善良,讲道德、讲仁义、讲〝天地君亲师〞的伦常。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熟读圣贤书 道德为基础
中国人读圣贤书,学什么?莫不是以品格为上吗?一个人学识再渊博、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为基础,就好比地基已掏空的危楼,盖得愈高,倒塌的风险愈大;官做的愈大,祸国殃民的招数愈多。
您相信神佛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人说〝眼见为凭〞,眼睛看得见我才相信;也有人说〝心诚则灵〞,虔诚地相信神佛,自然灵验。古籍中关于〝因果报应〞的实例不少,都是上天在告诫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为四下无人,所为之事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老天爷可是一笔一笔帮您记得清清楚楚呢!这也就是君子需慎独、〝不欺暗室〞的原因。
以下就来看一个比较离奇,经由〝梦境〞衍生出的因果故事,人生在世,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不可逾矩啊!
途经圣寿寺 僧众来相迎
明朝时,广东省有一个姓魏的书生,勤奋向学,高中进士以后被授以湖广江陵府推官。某日于赴任途中,经过一所圣寿寺,来到山门前,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和尚带领十几位僧人前来迎接。
魏某受宠若惊,不禁问道:〝蒙诸位僧人在此相迎,实在不敢当,不知为何如此厚待在下?〞有一位小和尚回答说:〝我们师父平日不轻易出来见人,三天以前,定中知道将有贵人到达,早就吩咐我们在此恭候大驾。〞魏某甚为惊讶,询问老和尚:〝您真能提前知道吗?〞老和尚微笑着,谦逊地答礼,这天晚上,魏某就留宿于寺庙中,备受礼遇。
受贿六百两 害人含冤亡
上任之后,魏某逐渐沾染官场恶习,在一次断案时,受贿六百两银子,昧着良心滥用职权,竟使一位无辜民众含冤而亡。他虽知自己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却庆幸无人知晓,然而心中总有个阴影在,深怕哪天被揭穿,故常感惴惴不安。
有一回,魏某外出办事,又经过圣寿寺,到了寺门前,却不见有人相迎,心中颇感失落,正好见到那位小和尚,连忙问他:〝你师父这一次怎么没有预先知道我要来?〞小和尚说:〝师父确实没有吩咐我们啊!〞
老和尚听到客人谈话的声音,连忙出来,一看到是魏某,赶紧解释道:〝以往凡是遇到贵人经过,本寺的神明都会在三天前托梦告诉我。之前张阁老乡试的时候,避风来本寺,神明都先告知,后来张阁老大贵。魏公每次要来,神明也都会事先告诉我,只有这次误了,不知道是何缘故。〞
莫言天庭高 神目无不照
魏某半信半疑:〝果然有此事?我今天要去武昌,来往不过十多天。请您替我问一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好吗?〞老和尚应允了,向神明祈祷询问,果然夜间得一梦,神明将原因全盘说出,老和尚甚为惊讶,感叹说:〝莫言天庭高,神目无不照。〞
半个月以后,魏某回来了,行到寺前,仍然不见此前众人远迎的光景。魏某进得寺中说:〝想必神明并不灵验。〞老和尚回答:〝是灵验的。〞魏某问:〝既说灵验,怎么这回又不报了?前日托您问得何如?〞
老和尚摇着头:〝不好说。〞魏某道:〝但说无妨,不必顾忌。〞老和尚十分为难,如不照实说出,又恐怕被误会之前说的都是诳言,只得一五一十说道:〝神明说您异日该抚全楚,位至冢宰(亦称太宰,六卿之首),而此地属其辖下,故平日皆有通报。〞魏某颇不以为然,笑着说:〝哪有这回事?今日不报,想必我就不能抚楚了。〞老和尚欲言又止,连声道:〝真难说!真难说!〞
魏某哪肯就此打住?一再催促之下,老和尚才勉为其难的说:〝神明告诉我,最近魏公得了一人六百金,捉生替死,枉断一人性命。如今天符已下,您不得抚楚,因而就不报了。〞
魏某闻言,坐立难安,惊吓不已,全身冒冷汗,却不得不顾作镇静地说道:〝您误会了,下官怎敢贪财枉法?〞说完不敢久留,急急忙忙告辞,又放心不下,再三吩咐老和尚千万不可泄露方才所言之事。不久以后,魏某罹病,只得告假返乡,几年后病故。
人命关天,为了贪求六百金,竟害死一条宝贵的生命,毁了一个无辜的家庭!受贿害命,上天难道不知道吗?为官一定要公正自律,不可违背天理,否则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事据《历史感应统纪》《太上感应篇例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