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医生遭遇中国“医闹”
2015-08-25
        从2011年,蔡强开始从事跨国医疗中介服务。作为一个澳籍华人,他对中外医疗文化丶体系丶法制的差异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没想到,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一次输液引发不满狂喊要投诉
        大约一个月前,手臂烧伤的穆小姐前往美国就医。有一天,在创伤中心,穆小姐正在接受输液治疗。当输液完毕后,自动电子定时输液仪器报警声嘟嘟响起,这是在通知护士输液结束,让护士过来。两三分钟后,护士没有现身,穆小姐开始流露出不满的情绪。随行的陪同人员解释,现在护士不过来,她一定是很忙。但穆小姐并不理解:“护士一定在忙自己的事”,甚至怀疑护士故意不过来。等待中的穆小姐愈发不耐烦,坐起身大声抗议:“我要投诉!”恰巧此时,护士来到穆小姐身边,很不好意思地道歉:“对不起,我在另外一个输液区,忙另外一个刚进来的患者……”道歉并没有平息穆小姐的不满,她依然高声呼喊投诉。
        蔡强说,类似穆小姐的行为让美国医疗机构不太理解。如今,美国大夫也知道了“医闹”这个中国独有的词汇。“他们一开始是问——真的有‘医闹’吗?现在直接跟我说——千万别把‘医闹’带到我们医院来。”蔡强说,“幸运的是,现在还没有发生一起中国患者暴力袭击美国医生的事件,但言语纠纷已经发生。”

      “你说的不对啊跟百度不一样”
      “有美国医生告诉我,中国患者或许是世界上懂得最多的患者。”蔡强说,因为中国没有全科家庭医生,所以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中国患者多数都会选择先自己判断,借助网络查询对策或者就医建议。而且,中国患者普遍并不完全信任医生,因为中国只有专科医生,有时候,患者需要在不同的诊室间跑来跑去,花很多精力,才能确诊病情。
        一个中国患者小刘,在接到美国医生诊断后并不信服,于是对医生说,“你说的不对啊,跟百度不一样,百度不是这么说的。”美国医生很好奇,便问:“百度是什么?”当得知是一款类似谷歌的搜索引擎后,便要求查看来源是“什么论文”。最后,小刘展示的搜索页面仅仅是热心网友的回答。
类似交锋时常发生。比如,有的患者到美国后,要求做核磁共振检查,医生认为没必要,拒绝做,这就会导致患者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必备的项目。“美国的医生会不高兴。他们认为没必要,是基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判断,而中国患者反复提要求是对医生本人专业水平的质疑。”

     “我给你钱这点事你办不成?”
       部分容易被美国医生当成“医闹”的“高端”患者身上,通常具有两个共同特点:过高的优越感和过高的预期。有一次,一个患者家属走进了蔡强的办公室。没等他做介绍,这个家属就率先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我跟你讲啊,钱不是问题,多少都可以,但是你必须保证我家那位再活5年。要是出了什么娄子,你可要小心。”而实际上,患者肺癌已是晚期。当蔡强委婉表示无法承诺,只能拒绝时,这个家属变得越发“飞扬跋扈”,“你什么意思?我给你钱,这点事你办不成?那你就是拒绝了啊!好,你等着!”
        一旦种种负面情绪堆积,中国患者真的在国外医院发生暴力袭医的话,面临的必然是牢狱之灾。“美国医院里就有警察,荷枪实弹,如果真有暴力行为是会开枪的。而且,即便辱骂医务人员,也会面临起诉。” (摘自《北京晚报》作者孙毅)
        编辑点评:对付“医闹”光有法律不行,还要法治。如果执法者和稀泥,不作为,“医闹”将更猖獗。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医生。一个社会对医生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态度。
    来源: 纽约华人资讯网 责编: 李萌

    上一篇: 消防员:4成是囚犯 日薪2美元 哇

    下一篇: 美鼠疫病例罕见激增 4个月11人染病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