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中国中小型工厂面临困境转型困难
有海外媒体日前揭示了中国大陆中小型工厂目前面临需求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困境,而转型对于他们来讲又困难重重,中国中小型企业要恢复元气的路还较长。
《金融时报》6月26日刊登了《投资参考》最近对中国13个城镇的48位中小工厂企业主的调查结果,揭露出这些工厂面临的压力。(中小规模的工厂指的是员工人数在20至2,000人,年收入在2,000万元人民币至4亿元人民币的工厂。)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中小型工厂的贡献,这些工厂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小型制造业城镇,在这些城镇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工厂,同时源源不断的廉价农民工也为这些工厂提供了支持。但是经过《投资参考》的调查发现这些工厂现在面对很多困境。
报导称,现在55.6%的工厂企业主表示他们今年第一季度收入没有增长或者出现下滑。利润增长也出现停滞,只有42.2%的企业主表示净收入增长。面对困境,77.8%的受访者称在过去两年里他们进入了新的业务领域。一些工厂将业务延伸至本行业的上下游,其它工厂则进入了全新的领域。近28.9%的受访者投资于其核心业务以外的新领域,还有4.4%的受访者完全退出过去的业务,转向新的行业。其他受访者则在调整销售模式,或者投资于自动化以提升生产率。
但是技术工人短缺、借贷成本高企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让企业转型变得很艰难。40.5%的工厂企业主表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阻碍创新的头号因素,而认为获取信贷和技术工人短缺是阻碍创新头号因素的企业主比例均是35.7%。
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借到钱非常困难,那些获得信贷的企业主支付了很高的代价。近三分之二的工厂企业主表示,年融资成本(包括利息和手续费)超过10%。这远高于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5.35%)以及中国制造商的平均利润率(2015年一季度是5.18%)。
中共当局指定的政策也加剧而非减轻了小型制造商的困境。当局最近披露了振兴本国制造业的计划。然而,《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是在各个行业打造数目较少的大型国家冠军企业,以取代迄今为中国制造业繁荣提供动力的小型工厂。工厂企业主觉得形势不妙: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本城镇本行业的工厂数量和工人数量将会在今后几年缩减或者保持不变。
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陆工厂掀起了一股倒闭潮,一些国际大品牌如微软、西铁城等关闭了在中国的工厂,一些日本企业把工厂迁回了当地,三星以及台湾的一些企业把加工厂搬迁到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国家,仅仅在2015年中国黄历新年前后广东东莞就有上千家企业关门歇业。工厂关门搬迁造成了数百万工人失业,增加了就业难度。
而中国一季度至今的多项经济数据也不如预期,中共当局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三次降息、两次降准、推出购房鼓励政策,目前来看对经济增长刺激作用不大,有海外金融机构称中国一季度GDP增长只有5%或6%,不是中共官方声称的7%,现在已经有大陆机构预计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将低于中共预期的7%。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