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鐵路變公園 紐約現地產奇迹
2014-10-13

文/張寶唐



曼哈頓知名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第三期於9月21日正式開幕,從第十大道到西30街朝西邊延伸至哈德遜河的這段路線,可欣賞到令人為之傾倒的日落美景;以及進入到終點站─西34街─有一片野生白楊木樹叢,也是吸引人的美景。



高線公園的第三期工程設計策略就是將高架鐵道最原始的樣貌融入景觀之中:將生鏽的鐵軌周圍填滿砂石以鋪平道路;將枕木堆疊成露天看台,人們可以坐著欣賞水岸風光和鐵道廣場;設計師們將原始的鐵道裝置保存了下來,讓遊客們得以窺見高架鐵道昔日的風貌。

在那裡,一邊可以飽覽哈德遜河的美景,另一側則是宏偉壯觀的天際線,高線公園開啟了360度欣賞紐約的視野──在空中,無限延伸。


現在說出來應該沒人會相信,不過當初有些紐約客認為翻新這座殘破的高架鐵路是個糟糕的主意。事實上,不只是1857年開幕的中央公園重新塑造了公園在紐約人心中的定義,高線公園的出現又再次深刻影響紐約人,使得人們開始更深入的思考公共空間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如此一個特殊的設計極可能會出乎人們意料地扭轉整個社區、甚至整個城市的命運。高線公園的例子則是它的造景建築藝術所帶來的影響力。


高線公園第三期造價約3,500萬美元,是的,正如同前兩個階段一樣,每英畝成本可能高於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座公園。相較於大多數的城市公園在儘力維持收支平衡的狀況下,高線公園的高額支出必然會是一項引人不滿的因素,雖然打造高線公園的費用幾乎絕大多數是來自於私人基金。


的確,沿著曼哈頓西城,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座城市日益拉大的經濟差距。與高線公園第三期緊密相連的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原本是一片26英畝大的廢棄調車場,搖身一變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具備高度商業性與生活機能等多功能超級住商社區預定地。超高的摩天大樓和公寓大廈將成為哈德遜園區的標誌建築,並且至少有一棟摩天大樓會高過著名地標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


由廢鐵道變身成公園的都市童話故事就發生在紐約,如果說第一、二期是開場,那麼第三期可以說是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大章節,你可以看到21世紀的紐約進步成一個更綠化、更時尚的大都會。不過貧富差距也更加懸殊,當然故事永遠不會有完結篇,因為紐約市民可都睜大雙眼緊盯著紐約會如何譜寫下一章節。


很有意思的是,紐約就像是羅夏墨跡測試(Rorschach test),意即對不同人所代表的含義也不同。紐約人對於這城市有著都市更新、工業化、變身高級住宅區,又或著是環境綠化等等不同的想法。高線公園將林立的大樓、社區、街道以及天際劃分開,但又穿插在其中,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別具意義的象徵。


高線公園不是一座廢墟也不是新建造的,它既具地價看漲的指標性,但同時又是個非常親民的、任何人都可以來訪的地方。高線公園是座地標性的摩登建築,但同時具有舊紐約的浪漫特質─ 一座真實的、屹立不搖的城市,它是一座席捲全紐約市的公園。
那些新建的大樓將讓第三期的高線公園呈現出與前兩期截然不同的風貌。前兩期的高線公園,是從南邊的肉品包裝區(Meatpacking District),一路延伸到北邊的雀兒喜區(Chelsea),可說是眾人皆知的秘密花園。


緊鄰高線公園、由西城調車場(West Side Yard)改建而成的哈德遜園區(Hudson Yards)完工後,將會是一片超級住商綜合社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玻璃幕牆閃閃發亮的摩天大樓了。住商混合的環境或許會讓孩子們感到很新奇,但看著一片片工業用地改建成豪華公寓,也不免令年長者不勝唏噓。


第三期的高線公園是由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Diller Scofidio + Renfro兩家公司合作設計。Corner先生稱,環繞著高線公園的城市景觀,正好達到一種「借景」的效果。正因為公園周圍的高樓景觀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獨一無二的,使得「高線公園效應」(High Line effect)就如同畢爾包(Bilbao)古根漢美術館一樣──讓紐約成為其他城市競相追隨效仿的目標。


每年吸引近500萬遊客造訪的高線公園,是專為觀光客和沒有計劃就足不出戶、只會看著天空發獃的紐約客所設計。在高線公園上,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佇足,或假裝自己正要朝某個目的地前進。


「你上來之後,就會想到處走走看看了。」建築師Ricardo Scofidio如是說。朝著終點漫步前進,你會發現,建築師利用枕木、生鏽的軌道和混凝土板,巧妙地組建成各式各樣的步道、景觀、俯視點和植栽,所有的設計與編排近乎完美。


為了讓第三期高線公園的空間與視野更為開闊,設計師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利用第10大道和西33街交會的十字路口的空間,將鐵路支架轉向,成功的將高線公園從南北向轉為東西向。如此一來,高線公園便可以面向更遼闊的開放空間,甚至還有樓梯直接通往哈德遜園區,再遠一點,就是哈德遜公園與大道(Hudson Park & Boulevard)。


少數的枕木座椅已經變成了鴛鴦椅(love seats)、野餐桌和蹺蹺板。另一名建築師Elizabeth Diller形容這種現象就是扭轉公園「遺傳密碼」的最佳例證。跨越第11大道的狹長步道兩側,設計了許多矮座椅,民眾可以坐在上面欣賞表演,也可以將其當作表演的小舞台--對數以百萬計的愛現族來說,這幾乎是高線公園必須存在的唯一理由。


再往下走,設計師們拆除了一小段鐵軌,並用矽膠將鋼樑包覆起來,如此一來,孩子們便可以安全的爬上爬下,或鑽到擺放展望鏡的小角落。第三期的高架花園一路往北延伸,步道逐漸變窄,最後沒入哈德遜河畔。

    上一篇: 紐約彩虹餐廳五年後風貌重現

    下一篇: 移民潮 看富人移民后都干些什么?(下)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