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一位美国犹太学者学到的“巴菲特律条”
2016-05-21

“股神”沃伦巴菲特因其在多个领域的智慧而蜚声全球。他不仅在投资方面独具慧眼,还在从领导力到拯救哈雷摩托公司等事情上妙语连珠,人们已经将他的话反复引用过无数次。

  现在,一本新书又要将股神的智慧和犹太教义结合起来了。2004年到2014年间,一位名叫乔纳森格罗斯(Jonathan Gross)的犹太学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唯一的犹太教正统派教会担任牧师,他在《价值投资:一位奥马哈犹太学者学到的巴菲特律条》(Values Investing: An Omaha Rabbi Learns Torah From Warren Buffett)中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巴菲特的学生,不过这并非在金融领域。格罗斯说:“我从他的指导中寻求深刻的内涵,我发现自己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在道德、伦理和情操培养等方面都和犹太人的律法及传统相一致。”

  1996年,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向公司股东下发了一本名为《股东手册》(An Owner’s Manual)的小册子,这本册子旨在向股东解释公司整体的经济运作原则。巴菲特在册子中写道:“我设定了13条与企业所有人相关的原则,我相信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新的股东理解我们的管理模式。”

  或许是出于巧合,13这个数字在犹太教中也颇具内涵:伟大的中世纪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Maimonides)制定了“犹太教信仰13信条”,这些信条将犹太教宏大的教义体系简化为13条基本原则(如相信上帝的存在以及相信上帝没有实体等等)。现年38岁的格罗斯说:“所以这本书基本上在陈述其自身的教义。”

  格罗斯与巴菲特的来往开始于2012年的一场“chametz”(一种犹太人传统的发酵食物)交易。在为期8天的犹太人“逾越节”期间,虔诚的犹太人被要求将家中所有的chametz全部清理出去,包括几乎所有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野麦等统统要移出房屋。这意味犹太人不能使用或者拥有这类食品,大多数犹太人会整体打扫房间并将所有chametz卖给非犹太人。

  在奥马哈的柏斯以色列犹太教会当牧师时,格罗斯萌生了一个想法:每年在发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都会邀请他们与自己分享投资意见。在2012年,格罗斯代表自己和自己的教会向这位伯克希尔公司董事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犹太人在逾越节前会急于将chametz以低价脱手,一周后犹太人又需要购买面包、饼乾和面团,那时的价格就会很高,这是一种流传千年的无风险套利方式。

  格罗斯在博客中写到:“道理很简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是很棒的短期投资方案,我认为巴菲特应该对此有所关注。”格罗斯希望将犹太人因为准备逾越节而要出售的食物卖给巴菲特,然后希望巴菲特将它们捐给食物银行(Food Bank)。两天后巴菲特的秘书向格罗斯回信并邀请他来自己在伯克希尔的办公室。“我们将自己的chametz卖给了巴菲特,这对于当地食品银行来说是个公开的消息,他表示会采购我们的食品三次,同时也愿意将它们捐给食品银行。“格罗斯说,“他在那时非常慷慨,仿佛我的事情就是他日程上最重要的事。”

  格罗斯受到了巴菲特智慧的启迪,他认为巴菲特“拥有将很多原则以清晰明了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整合的能力,比如使用警句和比喻”,格罗斯认为这与犹太教经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的话颇具价值,而且我认为这些话和犹太教义相互交融。”格罗斯的著作即将在本周末的奥马哈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发售。

  那么,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与犹太律法有何关系呢?如今在巴尔的摩市柏斯缇费罗犹太教堂任职的格罗斯给了我们几个例子。

  在1963年的“色拉油丑闻” (Salad Oil scandal)中,包括美国运通公司在内的企业损失了超过1.5亿美元的资产(在今天价值超过10亿美元)。据说美国运通在那时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但是美国运通CEO霍华德?克拉克(Howard Clark)发布宣言称,公司从法律上讲对于事件中的债权人并没有还款义务,但是“从道德角度讲还是需要将这笔超出偿还能力的债务还清”。时年35岁的基金经理巴菲特研究一番后认为美国运通不会破产,而且这个品牌还是世界最伟大品牌之一。在随后的减价销售(fire sale)中巴菲特用1300万美元购买了5%的股份,这笔投资最后被证明是成功的。

  格罗斯写道:“大家都看到了愚蠢,而巴菲特却看到了智慧。他用自己手中40%的可用资产去买了美国运通5%的股份。在丑闻爆发前美国运通拥有数量巨大且市场价值丰厚的色拉油,丑闻爆发后他们输得只剩下牌子……当时的市场相比于牌子更看重高质量色拉油,而几千年前所罗门王就在《传道书》中写道,‘好名字胜于好油’。”

  美国运通没有油用来还债,但是他们还有一种转瞬即逝的资产——名誉。巴菲特因为美国运通的名誉比有形资产更加重要而对其投资,格罗斯说:“他在这件事上破釜沉舟,所罗门王也很清楚地表达过这一观点。”

  巴菲特的另一句话出自2015年发布的致股东信,他在信中表示,有一些事情应该在投资人眼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伯克希尔,我们更希望在一家杰出的公司中在非控股的情况下占有相当多的股份,而不是在一家业绩平平的公司100%控股;宁愿在希望之星(全球最大的蓝宝石)中分一杯羹也不要将所有人造宝石揽入怀中。”
  格罗斯认为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哲学与公元二世纪犹太学者马提亚(Matya)的思想不谋而合——“宁做狮尾,不做狐头” 。这句话是说,在一个小池塘做一条大鱼并不总是最有价值的选择,格罗斯写道:“做领导者的意义在于你领导的是甚么。”与能者共事并挑战自我是更好的选择。

  巴菲特最知名的是他对于价值的强调。他寻找物美价廉的东西,试图让自己所花的钱价值达到最大化。格罗斯写道:“巴菲特的行动证明,钱只不过是一种工具。” 格罗斯接着表示这种概念已经被伟大的犹太学者伊利加?维尔纳(Elijah of Vilna)阐明。

  1796年,伊利加牧师生病后将自己的家人和学生叫到身旁。“当他们来到伊利加身旁时他正拿着自己的犹太披巾流苏,这是圣经要求的衣边饰物。伊利加将它们举起来说道,‘我花了几分钱就买到了这个披巾,每天穿着它我就能够从遵从上帝的指引中收获回报。我要去那个世界了,在那里连这样的小交易都做不到了。’当伊利加去世时,他因为离开了只存在于这世间的这一投资机会而留下泪水。”

  格罗斯写道:“一生中我们都会思考如何消费我们的时间、金钱和能量。这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做出人生选择的结果是收获一定的价值。引导我们选择的原则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2016年海外资产配置势在必行!

    下一篇: 盘点影响夫妻关系的诸多理财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