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余光中不只因为〈乡愁〉
2017-12-23

文/钟灵
〈乡愁〉作者台湾诗人余光中,1214日在高雄病逝,享年89岁。余光中因为〈乡愁〉一诗闻名两岸,很多人因此知道了台湾有一位怀乡的诗人。但是,〈乡愁〉并不是余光中的全部,余光中还有他少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是一位极具远见与深刻洞察力的爱国诗人。


余光中原籍福建,50年因国内动荡移居台湾,70年代任教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一生对文坛贡献良多、获奖无数,教导了港台两地众多文学人才。余光中曾多次写下反共作品,又因不畏于抒发己见,经常涉入文坛论战及争议,当中以70年代后期因发表了《狼来了》而掀起了台湾乡土文学论战最为著名。


所谓的乡土文学论战,是指19778月余光中发表了《狼来了》,引述毛泽东话语,直指所谓的“工农兵文艺”是源自中共变异的文学观,是为了破坏文学自由创作、传统文化、艺术性及自主性的一种手段,暗指某些台湾文人是中共祸乱文坛的爪牙,并点名批判陈映真、尉天骢、王拓等人联共“毒害”台湾文坛,掀起文学论战。


徐复观后来在〈评台北“乡土文学”之争〉一文中尖锐指出:“余光中之所谓狼是指这些年轻人所写的是工农兵文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文学,这种文学是狼,是共匪。这给年轻人所戴的恐怕不是普通的帽子,而可能是武侠片中的血滴子。血滴子一抛到头上,便会人头落地。”


后来余光中在2007年坦言,当时写《狼来了》是因为文革中感受到中共对于文学及文化的迫害,并指自己当时在香港,有关诗文亦引起了香港“左报”、“左刊”攻击,当中某报甚至写道“工人一锤,你的『白玉苦瓜』就敲得粉碎!”,使余感到“相当孤愤”。不过余亦指自己有进行反思,认为自己当时写《狼来了》时,确实“情绪失控、措辞粗糙,不像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应有的修养”。


余曾表示,在“文革”震骇的压力下,国人心情沉重,对一般左倾言论都很敏感。余指自己对茫茫九州乡思愈深,而对现实的恐惧愈强,可见于诗句“患了梅毒依旧是母亲”,不过“左派”读到此句,就变成只见“梅毒”而不见“母亲”,直接将余“打”成“反华”。

1989年六四事件、中共血腥镇压北京民运后,余光中亦出版了集合港台诗人创作的《我的心在天安门——六四事件悼念诗选》,并到香港中文大学等地出席诗会。


不过,由于余光中期望“两岸统一”的“统派”立场,不但使中共后来对其批判“不计前嫌”,更是“热捧有加”。2003年时任总理温家宝访美时会见台湾留学生,更用余〈乡愁〉一文演绎,并将该诗录入大陆教科书,而官媒亦适时将余包装成“爱国诗人”,欢迎他回大陆讲学出书。2004年官媒曾刊文“余光中的『历史问题』需要追究吗?”并公开表态指对余不计前嫌。

4年前,余光中再度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指因被录入大陆教科书,“很多人会背,但是它也妨碍我”,指自己写〈乡愁〉是单纯的怀乡,而该诗是在40多年前写的,“当时大陆处于文革后期,我心情暗淡,认为此生也许回不去了。”余亦建议两岸人都多读彼岸的文学,“政治易使人分离,而文学使人了解”,并指中共对〈乡愁〉的宣传,“好像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都遮住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诗情画意

    下一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