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讯】5天,31.5亿港币,整体成交率86%。香港苏富比秋拍落下帷幕的时刻,不仅创造了42%的涨幅,也创造了一系列纪录。14位艺术家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朱沅芷、王镇庚、萧勤、李元佳、吾妻兼治郎、梁远苇、上前智佑、朴栖甫、正延正俊、森田子龙、KAWS、阮嘉智、井上有一、邓芬。这份艺术家名单中,既有现代亚洲艺术的先驱,也有庞图运动的版块,还有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还有日韩艺术。而在瓷器杂项中,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币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以7550万港币的成交价刷新玉雕世界拍卖纪录。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借用了当下的经济形势说法,艺术市场所谓调整期已经形成一种“新常态”,而在这种新常态之下,香港苏富比却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如何围绕亚洲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在新常态中创造新纪录,就成为程寿康要面对的课题。下面是雅昌艺术网记者的采访内容。
记者:这次秋拍中,香港苏富比不仅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还有从现当代艺术到瓷器杂项等16项纪录,您如何评价这次苏富比的市场表现,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程寿康:整体来说很满意,春秋两拍的总成交额也是2014年以来最高的,各板块都表现强劲。一方面我们继续征得顶尖、话题性拍品,比如说汝窑。同时,我们也对藏家喜好保持敏锐,一方面继续策深受藏家欢迎的拍卖专题,同时亦因应市场状况做出策略调整,致力推出新收藏门类,刺激买家收藏意欲及吸引新藏家进场。当然,估价得宜亦是重要关键。
记者:近几年,艺术品市场似乎始终徘徊在所谓的“调整期”,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市场环境?苏富比如何应对这样的市场状况?
程寿康:我的看法是调整期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香港苏富比每年成交额大概50多亿港元。什么时候出现下一个所谓“市场高峰”,很难说。我本来担心的是坏下去,美国的宏观经济现在逐渐回升,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竞争的压力增加。同时,内地客户占亚洲苏富比拍卖成交额超过20%,中国大陆的经济会影响到整个亚洲的市场,还有外汇管理的限制。但实际上,目前并没有对苏富比的征集和付款造成特别大影响,从这次秋拍征集的情况来看,不比前几年弱,藏家如果看空市场,担心市场价格、付款等问题,就不会把汝窑天青釉洗、李可染和傅抱石这样的重要作品委托给我们。
记者:从春拍开始,苏富比第一次把西方当代艺术引入晚拍,而且在预展和展览的过程中,似乎西方艺术越来越多,是否意味著某些藏家口味的变化?
程寿康:其实追捧中国艺术品的藏家还有很多,只有一批藏家逐渐对西方艺术品发生兴趣。一开始只是个别顶级藏家对顶级西方艺术品,诸如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产生兴趣,人数不是很多。年轻一代的藏家的兴趣则从中国当代艺术入手,逐渐扩展到中国以外的当代作品,包括日韩和西方。所以我们在现当代艺术晚拍中,不会选择像纽约和伦敦拍场那样的顶级拍品,而是选择一些中高价位的日韩及西方当代艺术。
中国顶级藏家还有一个特点,即使开始收藏西方顶级艺术品,仍然没有减弱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刘益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开始买西方艺术,但仍然继续中国艺术品的收藏。还有王中军本来主要收藏西方艺术,反而开始收藏古代书画。中国藏家并没有一窝蜂去买西方艺术而放弃原有的收藏体系,也没有倒向所谓“强势”文化。
记者:香港已经是苏富比全球第三大市场,随著全球经济的变化,香港在拍品结构和市场状况发生了那些变化?
程寿康:我觉得香港越来越重要,过去四年,亚洲买家的人数增加了30%,这里的拍卖占到苏富比全球份额的18%左右,亚洲的客人在全球购买力则能达到30%。而且随著亚洲藏家参与西方市场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到香港的份额。除了西方的拍品,日韩和东南亚艺术也在我们的拍场。
西方当代艺术第二次进入香港的晚拍,这次加入了里希特的作品,未来西方当代艺术在晚拍中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近年,我们增加了专题拍卖,如CURIOSITY系列,还多引入一些具价值的板块,如纸上作品,相对便宜,方便入门,而且我们发现纸本专场的作品都是百分之百成交。还有去年与韩国的人气偶像兼藏家T.O.P进行专场合作,都是尝试开发不同的品类的买家。这些尝试也可能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藏家,根据我们的数据,40岁以下的年轻藏家已经占到我们亚洲客户的20%,比例较苏富比其他地区为高。
记者:举办“木趣居”这样的大型展览,还有珠宝、名车、私洽等各种展览和活动,这些多元化的呈现有哪些深层的考量?
程寿康:吸引更多人来会场。“木趣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不上拍,但这样重要的作品,搞成博物馆级的神秘展览,很多客人因为这个展览来参加我们的藏家晚宴。预展第一天,十多个重要藏家专门来看木趣居。有位藏家常常在我们春秋拍时度假,买东西都用委托,这次专门到现场看木趣居。他也收当代艺术,所以看完展览我就带他们看现当代艺术的预展,看中几件作品,也会参与竞投。多元化的大型展览和活动会把藏家吸引到拍场,人数可能不多,但都是大买家。
记者:苏富比在近年的市场板块中调整也比较大,诸如中国当代艺术的比例减少,而瓷器杂项板块则第一次设置了喜马拉雅艺术,这些调整的原因是?
程寿康:是根据市场来调整的。比如市场高峰期,中国内地很多藏家喜欢御用的东西,尤其是玉玺之类,似乎因为事业上的成功而向往某种帝王生活,带来权威的感觉,瓷器收藏的主流也是康雍干三代,颜色要艳丽、器形要大。现在则趋向平淡了,品味改变了,开始买宋瓷、佛像、单色釉、古玉等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放缓要比中国经济变化还早,因此只是艺术市场自身的规律引起的调整。
我们已转型为全方位的艺术企业,除了拍卖,还发展画廊、私洽、艺术金融服务和零售等业务。所以我们推动苏富比钻石、洋酒的业务,在五楼拿下艺术空间,展示苏富比钻石、洋酒、钟表、珠宝,举行中国艺术品及当代艺术小拍。在其他拍卖行的大拍期间吸引客户,小拍只是压低估价,但实际上价值并不低。
记者:网络拍卖似乎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苏富比如何面对互联网浪潮?
程寿康:我们的全球CEO发了很多电邮,说这个时代要不拥抱技术和数码时代一定会后悔的。所以美国总部在技术方面请了很多人才,我们的线上拍卖、APP都有了巨大发展,社交媒体有100万粉丝,最近还取消了网上专拍的买家佣金。苏富比在美国的网上拍卖发展很快并很成功,香港亦正不断寻找适合在网上拍卖的机会,12月我们将举行一场网上手表专拍。
记者:内地市场是香港苏富比的重要支柱之一,那么随著艺术品政策和关税壁垒,给苏富比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波及到我们的藏家群体?
程寿康:香港还是有自己的地理、金融、法律和物流优势,否则也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拍卖行进入香港,有较宽松但同时又更规范的市场环境。2011年中国内地客人占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额30%,个别版块甚至超过50%,这几年台湾、香港的客户还是很强劲,内地的客户比例下降到20%多,就是受到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内地藏家的下降,可能影响我们客户的整体购买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苏富比在客户群体上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内地的拍卖市场规条较多,又限制外资拍卖行在国内的营业范围。香港的成功正是依靠自己的国际视野,及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国内的重税和封闭式市场会导致内地藏家在香港买了东西以后,很少带回内地,继续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流通。这种重税政策导致的市场封闭性,对香港的拍卖公司是一把双刃剑。
记者:苏富比在亚洲有开发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市场的准备吗?西方艺术逐渐进入香港市场,变得更加国际化,如何定位香港的地方市场特点,以及寻找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程寿康:开发和推广西方艺术市场一直在做,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上世纪90年代,苏富比就把纽约和伦敦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拿到香港来展。藏家最早购买现代艺术大多都是从莫奈、梵高和毕加索、夏加尔开始的,因为他们的作品适合传统性和东方的审美观。后来就会逐渐扩展到当代艺术,还有部分藏家转向古典大师的作品,我们这次西方古典大师作品的预展空间也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以前只是把纽约、伦敦拍场的作品拿来巡展,现在巴黎等拍场的作品也都出现在香港。
但香港和纽约、伦敦市场还有很大区别,毕竟西方艺术和市场还是人家的文化,我们能让西方当代艺术在晚拍的数量和质量大大增加,但是香港想要变成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另一个中心还不太可能。我们会打造自己的市场特性,中国虽然管制资金不必要的外流,但内地还是鼓励健康的投资、发展,包括提出“一带一路”,有人提出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下一个增长期。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富裕阶层还是会慢慢懂得欣赏和收藏艺术,这也是日后苏富比亚洲市场最大的支柱。
下一个市场高点,我觉得要等中国政策的改变,推动新一轮富裕人群的产生。目前的藏家该买的都买了,口味虽然变化,也都在一个群体中,年轻的藏家还有待成长。只有再一次经济飞跃形成的新富阶层,才会对艺术市场有下一个突破性强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