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和眼力决定收藏投资成败
2017-08-23
【看中国讯】眼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如日中天。参与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人与日俱增。但是在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投资收藏型的买家显然占了绝大多数。对这部分人来说,实现艺术品的保值增值是其首选,而要做到这一点又相当困难,实际运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失惨重乃至血本无归。笔者以为,在艺术品投资中往往理念决定赢利大小,眼力关乎投资成败。

三大理念决定赢利大小

一是中长线投资的理念,国际证券市场有三句格言:“长线是金、中线是银、短线是铜。”这同样适合艺术品市场。中国古代对艺术品投资也有论断:“土地五年涨一倍,古董十年涨六倍。”这说明投资艺术品要有回报,不是今天买进,明天就可以赚钱,一般是有一定时间和周期的。前几年在艺术品市场冲锋陷阵的浙江绍兴小小集团,曾在1996年翰海拍卖会上以94万元收购明代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三年后,又在翰海抛出,结果被众多藏家看好,以338万元被人收购。为此,浙江小小集团净赚两倍多。又如谢稚柳的精品《峨嵋金顶图》曾在199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被一位海外买家以34万港元购进,当时,这幅作品已是谢稚柳作品最高价,但时隔八年,当这幅力作再次亮相苏富比时,受到买家热捧,最后以103.5万港元拍出,不仅再创谢稚柳作品的新高,而且八年中升值二倍。由此可见,只要眼光好,中长线投资艺术品回报是相当可观的。

二是购买投资精品的理念。艺术品市场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掉;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高。”它告诉我们,只要投资的是精品,总会卖出好价钱。从拍卖场上看,精品与一般作品的价位往往有天壤之别,即使大名家的精品与应酬之作也有悬殊差别。

三是逢低吸纳的理念。艺术品市场需要“拣漏”和“淘金”,无论是在集市上还是在艺术品拍卖场上都有机会,就看你的眼光是不是到位。若眼光好,对市场价位又熟悉,你就有可能买到便宜货。1997年上海拍卖行曾推出黄幻吾的《漓江山水手卷》,当时一买家只以2万元价格买入,去年当该幅作品在上海敬华亮相时,却以9.02万元成交,短短四年竟赚了三倍多。目前,艺术品市场上逢低吸纳的投资者不少,尤其是运用地区的价格差来博取赢利。

眼力好坏关乎投资成败

自古以来,古玩市场历来就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市场,也是一个拼眼力的市场,更是一个有趣的市场。前几年,笔者在北京听说这样一个经典故事:1939年,北京前门大街一家旧货铺的王掌柜,到山东一带收购旧货。一天,他路过一家院子,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梳头,身旁桌上有一只盛著皂角水的杯子,色彩艳丽。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将杯子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件成化斗彩,为罕见的上乘之品。王掌柜心中暗喜,最终以一块现大洋将此杯买下。

王掌柜回到北京,忙与伙计们一起对此杯估价,他们斗起胆子定价800元。交易时,一位古玩店的周老板,将手伸到王掌柜袖子里,王掌柜作出一个八的手式。“十、百、千?”周老板问道。答曰:“百”。“这杯我买了。”周老板抽出手来说。王掌柜明白了,此杯价开少了,被内行人拣了漏。但他反过来想,自己也赚了799元,就心满意足了。周老板将此杯带回家仔细欣赏,见其造型轻灵秀美,胎质细腻,莹润如脂,彩色柔和,上画松鼠偷葡萄,果叶并茂,绘工精细,果然是上乘成化斗彩。如此宝物,只花了800元,周老板好不高兴。

古玩同行都知道周老板买了一件好东西,但谁也不愿出高价买。最后周老板将此杯以4千元卖给一位吴经理,一转手赚了3200元。哪知后来吴先生将此杯带到美国,获利逾万元。周老板这才明白,自己被别人拣去的漏更大。真可谓“天外有天,城外有城,漏中有漏”。这个事例充分反映了古玩市场具有巨大的魅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内外艺术品拍卖的兴起为我国古玩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明清官窑器,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若在这上面“打眼”,其损失不可想像。相反,眼力过人,则收益甚丰。

同样,在民间古玩交易市场上,不少有眼力的高手常常会光顾于“鬼市”,遇到有拣“漏”的机会,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回报。谁的眼力好,不仅能少交学费或少走弯路,而且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古玩。初涉艺术市场的爱好者一定要把练眼作为一门必修课,艺术市场是一个拼眼力的市场。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结缘缠丝玛瑙天珠

    下一篇: 艺术品是一种越来越时髦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