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姗在旅行中被求婚,一位素昧平生,比她年长10岁的美国律师对她一见钟情,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对方的确属于「高富帅」型,姗对对方的感觉也还算不错。
问题是,他住在遥远的美国,他承诺会照顾姗但希望能带姗去美国住……,我听了,很为姗高兴,认为他们应该接触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人生算是有个着落。但姗最后的决定是全身而退。
说实话,一个女人能在年近40还那么的被人追求、被人喜欢,并且对方的条件的确不错,所以理应珍惜,但是姗不仅在国内有房有车而且事业有成属于高薪一族。经济上的考量并不是她选择伴侣的首选。
姗说:「25岁,我会觉得很浪漫,义无反顾的跟他走;30岁,事业刚起步,有个事业有成的人如此爱慕自己,去美国重新开始未尝不可。」
「35岁,虽然适婚的年龄已过,但自己的职位薪水都不错,尽管没有靠到别人甚么,但失去的毕竟不多。去国外生活,放弃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我会思考,也会尝试努力说服对方到本地来发展,但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挣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身边姐妹婚姻不幸福,亚婚姻状态,或自己赚钱还要贴补家用,工作生活二头烧的太多。」
「而到了40岁,想的问题就更多,如果对方没有像说的那么爱自己,或爱了几年不爱了,自己却因此失去事业,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远离自己熟悉的城市,远离亲人和朋友。这样一想,一计算得失,连开始一段关系的必要都没有了。」
姗的话很值得回味,那简直是一个女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面对的机会成本,同样的人,人生不同阶段想法截然不同。人生没有草稿,人的一生中要面对很多选择,但决定航向的只有几个。选择一个城市就要放弃另一个,选择一个人就要放弃另一个,选择一个职业就要放弃另一种可能性。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当然,人生是如此复杂,各种要素在不断发生著变化,用计算成本的方法不能把人生算得绝对清楚,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考。也许你选择的是张次牌,放弃的是张好牌,无论是甚么情况,你对一次机会成本的选择和利用,都会让你有得有失。理性分析并决定的事情,将来不会后悔。
其实并不是大事情时要利用机会成本的概念进行决策,生活中日常琐事也有计算的必要。
比如说朋友请吃饭,可能我们没付出甚么成本,但其实不然,首先是礼尚往来的回请;其次,在一次应酬吃饭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时间成本,别忘了还有来回路途上的时间。因为时间宝贵,对于很多高薪厚禄的人或社会名流来说就更是。
如果我们在一次吃饭的过程中没有觉得彼此交流的满足感,那你其实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学习、运动,和家人或孩子相处,甚至休息。这也就是吃饭的机会成本。
所以股神巴菲特一顿午餐的竞标价去年达到262万美元,因为他稍稍指点江山,你会有巨大的收益。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是有道理的。
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空间就越小,选择也就越难做。手上有张老K,放弃吗?当然许多人一生比较平庸,动弹不得也跟机会成本大有关系,舍不得放弃眼前比较好的去冒险,好牌还是次牌,在当下还是很不容易的选择。人生就更不容易,除了看得见的成本,还有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成本,不得不瞻前顾后。
在这大而压抑的城市里,许多机会成本要考虑,许多好牌次牌要选择,也是无奈!
(选自看中国媒体《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