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成名的蒲松龄,为何40多年屡试不第?
2016-05-28

19岁成名的蒲松龄,为何40多年屡试不第?


蒲松龄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长达约40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期间他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还有大量诗文著作。

蒲松龄曾写过一首《自嘲》诗,诗中写道:“长矛书卷置高阁,重将解结挥尘蒙。余息尚存眼底空,攘臂直欲追裴公。白头见猎犹心喜,起望长安笑向东。”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中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而逼真的描写。

以蒲松龄之文采,为何屡试不第? 不少人把蒲松龄屡试不第的原因归结在考官们的身上,认为他们要么是不学无术,不识才子文章之精妙;要么是腐败昏庸,敲诈勒索,唯“财”是举。然而细究之下,这些观点好像都经不起推敲。

主考官们可能确有不懂文章之草包,甚至遇上判卷不公,但不可能主考官们个个外行,而蒲秀才也不可能就那么命苦,几十年里每场皆遇不称职的考官。从史料上看,蒲松龄家中薄田破屋,膝下又有四子一女,以他教书那点进项只够勉强度日,确实没有多余的银子孝敬考官。然而有些考官爱财不假,但却绝非所有的秀才都是靠金钱去买功名,也不是所有的考官都喜勒索。更何况,清代科场设有一整套严格防范和惩治考官受贿的办法,拿前程去冒险、要钱不要命的官员毕竟是少数。

仔细分析这位淄川才子生平作品,不难发现,他的考场失意虽然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后人评价甚高,也一直将其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四大名著相并论。全书共491篇,包括散文小品、寓言故事、志怪小说,此类最多。小说通过花妖狐魅的描写,曲折的反映现实人生。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无不情节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鲜明,无论叙事、写人,还是绘景,文辞皆精美绝伦。

中国小说历史悠久,经过唐代传奇、宋元话本的积淀,到明清时期,愈加成熟,涌现出大批冠绝后世的作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也是此时出现的作品,被称为文言小说集大成,短篇小说之王。

然而,纵观本次人类文明的初期是以神传文化为主流的,积淀正统理念的同时,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夹杂其中,并被置于文艺作品的巅峰地位,从而误导人,不知不觉变异人的正统观念。被称作“文言小说史上巨著”的《聊斋》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叙奇闻异事,一个“异”字亦颇见其志向和意趣。他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此后却屡试不第。以其文采,参加科考几十年,怎么连个举人都不能考中呢?

他39岁时已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并亲自撰写序言性质的《自志》。在其亲友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仍是执意坚持,这也是屡试不第的原因。科举不中即是暗示不被正统所认可。

作为人的情欲,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规范,夫妻之间尚且受到一定约束,而男女之间的放纵有违人伦,拿不到桌面上来。现在不是放纵男女之间的情欲,而是无限放大,移情与异类,倾心于鬼魅狐妖,已违天理,人却不自知。

《聊斋志异》一书塑造了大量的花妖狐女,楚楚美丽,描写了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另一方面,将该书和作者抬高到文坛的巅峰地位,以名人的身分将这一理念确立下来,反映了人心的变异。

放纵的欲望,可怕的观念,不再是离经叛道,而成为正当。在其带动下,随后出现了大量同类小说,谈狐说鬼成为一股风潮时尚。

《白蛇传》之类也是此一路上延续出的东西。当初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素贞还是个害人的蛇精,许仙知情后,惊恐万分,便求禅师法海救度。于是白蛇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并留偈四句:“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许仙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

这本是一个教化世人,劝诫后人的故事,到清代却慢慢演变成一个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并被列入四大民间传说。本是鬼魅妖孽,原是让人恐惧的孽畜,摇身一变,化作一个个妩媚动人的丽人,后来即便知道真相,也毫不为意。

另一部败坏世情、放纵淫恶并流传至今的《金瓶梅》经过名人推崇,加上人的欲望,而被世人肯定,堂堂正正的摆上了文学殿堂,恶业之大,无可言表。由于有违正统观念,以致无人敢承认是该书作者。

一碗毒药,加了些糖,就成了佳肴,人在欲望的驱使下,愈加迷失了方向。如今雷锋塔已倒,西湖水曾干,颠覆正统观念的淫亵作品流传。将把人引往哪里去呢?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Lang Yi Predicts the Future

    下一篇: 天文学家已解开与黑洞形成有关的最大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