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
2016-02-06

过年的剪纸艺术。(网络图片)

又到过年的时候了,很多人都说:虽然现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却发现现在的年味越来越少了,除了吃喝没啥意思了。由此很多人很是怀念小时候的“年”。我就是其中一个,现在我也写写我小时候的年是怎样过的。

腊月初八开始过年准备

一般的在腊月初八左右人们就开始准备了,人们一般都是糊棚。因为当时很多都是土房,人们每年都要把屋里糊上一遍这样显得干净亮堂。但要买白纸会很贵,一般都用报纸来糊。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那天吃顿饺子,接下来就开始正式进入过年的准备了。

记得小时候有句童谣:腊月二十三扫房山,腊月二十四写大字(写对联和祖先牌位等),……腊月二十七杀公鸡,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留着过年吃),腊月二十九烀猪肘,三十下晚坐一宿。

记得我小的时候村子里只有三家有电视,还是黑白的。过年了哪家都是一大堆人在那里围着看。我们这些小孩子只好“靠边”,另找别的玩法,在村头弄一些柴禾点着,当时也不怕把裤子烧着了,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弄一根小蜡烛放在罐头瓶里边当灯笼。

过年即景。(网络图片)

按照老人们说:对联是敬神明的,竹火是报平安的。当时的对联和福字很多都是手写的。代表着人们的对“财”“福”的愿望,很多对联上写的都是敬神的话语。对于爆竹和烟花,早早就买回来。记得我有一年买了一挂200响的鞭炮,我一直放到过二月初二还有。一天就放几个或者十几个,就可以了。后来嫌费事,买几个一百响的,成挂放。

过年写福字(网络图片)


对联写的是敬神话语

大年三十,一般是早上起来吃完饭贴对联,粘挂牵(这种可以被称作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贴福字。一般来说对联的横批处附带着粘四张到六张挂牵,福字一般也附上一张。门上、窗子上,甚至鸡窝和猪圈上都粘上福字和挂牵。(当然很多人家会在猪圈的门上贴上:“肥猪满圈”;在鸡窝的门上贴上“金鸡满架”之类的红纸。)

“抢先”吃年夜饭

中午一般都是十二点前后开始吃饭。提前吃饭叫“抢先”,谁家吃饭吃得早,吉利,日后他家会过得好。

在吃饭之前当然是先放一通鞭炮。因为这顿饭是这个年度的最后一顿饭,所以非常的隆重。鞭炮也是放的最多的。因为我家在北方,北方那个时候还是很冷,家家窗户外面都蒙着一层塑料布。有一年我父亲放双响子,不小心蹦到塑料布上,结果塑料布被炸出一个大洞,好在玻璃没碰到。

吃饭的时候,家里供祖先或者神佛的要先上香,然后再摆上几个馒头。回过头来家里人才能围坐在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要先让父母,最后小孩子才能吃,这是礼数。

记得小的时候菜一般都是六个左右。家里年年杀猪、杀鸡,外买的只有鱼。蔬菜,当时新鲜的蔬菜根本买不起,只是用冬储菜“充数”(酸菜、白菜和胡萝卜、萝卜等),吃完饭之后,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谈论著过去一年中的得失,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

聊了一会就开始下棋,拿我家来说,我是一个象棋爱好者,所以过年的时候下的最多是象棋。因为我家是三口人,打扑克不够手,于是我娘在那里忙活和面准备晚上包饺子。我和俺爹就开始玩起来。

过年即景(网络图片)

小孩挨家拜年和放烟火

当天色渐晚,往往到这个时候,村里的小孩一大帮过来找我玩来了。他们走家串户,挨个家拜年。因为乡里人热情,过年了小孩来都能给点糖块之类的吃的,这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也很难得。

记得那会外面的天气真的还很冷,我们一小帮孩子提着罐头瓶子做的灯笼,拿着小孩玩的烟花浩浩荡荡出发了。每到一家先一个两个鞭炮,意思是:告诉人家我们来了,请把糖果和瓜子(几乎都是自己地里产的)准备好。

进得屋内。先给人家拜年,然后小坐一会儿,带上人家爱给的糖果或者瓜子又浩浩荡荡向下一家出发了。大人们也觉得这样很热闹,很有意思。

因为当时很小,很难挺到午夜的,一般晚上十点左右就回家睡觉了。记得有一年我又是提前睡着了,到了午夜母亲把我摇醒让我去看父亲放烟花。

于是我披上衣服迷糊的走向了门外。只见父亲把几个烟花(魔术弹和闪光雷)插在雪堆上,用蜡点着,顿时美丽的烟花亮彻夜空!我顿时没了困意。当烟花燃放完了,我还在抬头傻傻的看呢!直到母亲推我,让我回屋吃饺子,我才恋恋不舍的回到屋里,心里还留恋着那美丽的烟花亮彻夜空的场景!

扭秧歌和踩高跷

扭秧歌和踩高跷的民间娱乐活动一般是在初二之后。那时候秧歌队一般都是由年轻没结婚的青年组成。虽然天很冷,但他们载上头花,一化妆,也真的满好看的。伴随着锣鼓和唢呐还有看热闹的乡亲与孩子们,真的是农村过年的一大乐趣。

因为我家的院子小,门也小,所以秧歌队很少来我家。但有一年例外,不但来了,而且来的还在大年初一的早晨!

因为院里容不下那么多人,只进来十来个人,锣鼓和唢呐只能在门外吹的天翻地覆。其中有个叫大权的,他是我的同学,因为他是吃羊奶长大的,所以长得很胖很高。因为身材比较特别,在整体个队伍中很是突出。我父亲看见他在队伍里,高兴的说:“大权,好好扭,给俺多扭一会儿”怎奈钱已经给人家了(不多,几块钱就行,这个一般没有价,主要凭“赏”),人家就打那种收队的鼓点,走人了。

过年啃冻梨

农村一般过初五年就算过完了。因为没有到农忙,很多人家会利用这个时候“玩玩”,这种玩,动钱就属于赌博范畴,不动钱那就没啥说的了。你就看一家一家,岁数差不多的坐在一起看牌、打扑克,忙得不亦乐乎。

那时乡里好吃的不多,苹果、橘子都属于奢侈品。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小孩过年啃冻梨是一种特色。哪怕是再穷的人家,过年都得弄点冻梨一家人围着吃。
记得当时冻梨很便宜,也就两角左右一斤,买两块钱的能买很多回来。过年的时候,端一盆冷水,把冻梨放在里面,等缓出冰茬,把上边的冰剥掉就可以吸著里面甜甜的梨汁,然后啃著吃。有的时候弄得满嘴、满手都是梨汁。

有的时候父亲在办置年货的时候买点冻柿子和花红回来。印象中花红一般父亲是买一斤的。我一天能吃几个,这样在冻梨和冻柿子与花红之间,花红是最先吃没的。因为花红好吃,酸甜酸甜的。我最不爱吃冻柿子,太涩了,吃不了。

到了正月十五,把剩余的烟花放完,好吃的吃完,年也就结束了。因为正月十五是灯节,家家晚上撒灯,要给过世的亲人“送灯”。希望过世的亲人能在阴曹地府得到光明。

现在的过年,人们看电视的不多,除了吃喝之外,似乎只剩下侃大山和玩了。虽然对联福字照贴,但感觉不到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了。为此我更加怀唸过去的岁月和那浓浓的年味!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究竟谁策划炸死了张作霖?

    下一篇: 岳飞与道月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