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你去理发吗?
不去,因为老妈总是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那可是老妈的至亲,绝对不能理。
为什么大家总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呢?这句话是咋来的?查过历史资料,原来就是因为这句话,竟然惹怒了清军,屠杀扬州80万老百姓!
“正月里剪头死舅舅”是拖延剃头时间!
这句话,其实和清军有关。
清军入关后,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
在反抗过程中,总得有点说法吧,大家就编出了这句俗语“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过了正月再说。
清军一听,这是汉族大地的老习俗,那就缓缓吧,别真的出现了“死舅舅”这样的事,于是放松了这项政策。但是,正月一过,清军突然发现,老百姓还是不剃发啊,心中十分恼怒!其实,这些人之所以这么说,实际上是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说成"死舅舅"。
但这种情绪越来越浓重的时候,清军就想着,应该教育教育汉人!
恰巧,清军在攻打扬州的时候,起初清军大挫,当扬州城陷的时候,顺治皇帝便新仇旧恨一起算,决定屠杀扬州城里的老百姓!
不理发引发惨案,80万老百姓被屠杀!
这场屠杀叫“扬州十日”,发生在1645年。
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满洲、青海藏区、穆斯林地区,并乘势下宁夏,甘肃,丽江,直至扬州。
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形势更为危急。
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
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结果惨遭杀害。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清军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开始屠杀城内的老百姓。
满清文字狱盛行,正所谓“自己不识务,何故乱翻书”,所以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清军入主汉地之后被刻意掩盖,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日本印带回中国,“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
当时的人们估计,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
新仇旧恨引发屠杀
清朝入关之初,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取消苛捐杂税的措施,使沿途百姓多未进行抵抗。
1645年,前明降臣孙之獬因自己受到同僚排挤,向多尔衮建议重新采取剃发易服之策,多尔衮认为此时已占领北京,大势已定,便采纳了这个建议。
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645年7月8日),清廷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强令异族人剃发易服,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朝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此时恰逢兵临扬州,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满人的攻击下的顽强抵抗,惹恼了统帅多铎亲王。
这是其一。其二,清兵攻城付出惨重代价,有扫垢山(骚狗山)的尸体丛葬为证,有三个将领、一个贝勒的阵亡为证。由此而引起对城中百姓大屠杀的报复。
新仇旧恨年加在一起,多铎开始屠城。
这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经过几十年的斗争,最终是满清统治者取得了军事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如著名诗人和学者屈大均。
经过多年的陆续的斗争,清政府作出妥协和让步,并从最初以暴政和杀戮对付反易服反剃发的抗争,逐渐采取顺其自然和潜移默化的手段,主张比较开明的“移风易俗”。
康熙三年亦本申令禁缠足之习,却由于令到汉族士大夫不满而流产。康熙年间对于“剃发易服”虽然并没有丝毫让步也没意图撤销命令,并不效法顺治年期普遍的血腥手法。以致民间发式衣着杂乱,亦出现了广大百姓的服饰依然为明制的情况。
但是,这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