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言论自由 应避偏见仇恨和冒犯亵渎
2015-01-29
教宗方济各深受尊重,是开放开明、不墨守成规的世界宗教领袖。他15日从斯里兰卡赴菲律宾途中,谈到法国极端伊斯兰暴徒屠杀“查理周刊”编辑部事件,提出捍卫言论自由固然是基本人权,但言论自由也要有限制;侮辱他人宗教信仰,或拿别人信仰开玩笑,属挑衅行为。他拿身旁友人加斯帕里为例说:“我不认为应该以暴力回应挑衅,但如果他诅咒我母亲,他就要预期会挨我一拳。这是正常的,你不能挑衅、不能侮辱他人信仰,嘲弄别人视为神圣宗教的象征。”

教宗此言一出,引发全球正反议论。多数人认为此言合情合理,贵为教宗,修养和容忍超高,但受到恶意嘲辱时,尚且不免会被激怒而出手,何况常人。所以适当自律的言论自由,尤其节制个人视为最珍贵神圣象征的宗教的批判,不鼓励挑衅,是理所当然。但西方坚持言论自由信念者,如“纽约时报”等不赞同方济各说法,认为此言为宗教暴力行为开脱。一个开明社会应能容忍嘲笑和讥讽,即使下流野蛮的嘲弄;禁不起嘲讽的信仰,不是真信仰,不能容忍开自己玩笑的信仰,其实违反人性。

见仁见智的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有定论。这是我们学习和体会西方言论自由真髓的良机。如能把问题摆在不同社会情境中检视,就可知其言行是否一致。法国是这次风暴的中心。 “查理周刊”员工被屠杀,400万法国公民挺身而出声援;但周刊再出新一期,继续强化对穆罕默德的嘲讽,全球穆斯林反弹,就带有挑衅或“你敢怎么样?”意味。

法国坚持言论自由,举世共鉴,但法国警方13日却逮捕同情杀害四名犹太人的恐怖暴徒库里巴里的脱口秀者马巴拉(D. M'bala)。因为马巴拉在脸书写道:“我觉得我像库理巴利。”警方逮捕理由是马巴拉“为恐怖主义辩护”。去年,马巴拉被法院禁止演出反犹太的脱口秀,认定其言论属仇恨犯罪。法国600万穆斯林以马巴拉为例证,认为法国对言论自由持双重标准:嘲弄侮辱穆罕默德属被准许的言论自由;但反犹太就是仇恨犯罪。第二大城市马赛是穆斯林人口最多城市,11日游行只有6万人参加,显示穆斯林与主流社会貌合神离,社会分裂在扩大。

启蒙主义反对宗教迷信,倡导言论自由的大师伏尔泰是法国人的骄傲。法国大游行就是要承继伏尔泰精神:“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启蒙运动以来,法国文士有嘲讽天主教为乐的传统,可是天主教对嘲讽反击无力,于是文士们改以嘲讽伊斯兰教为时髦,法国更有深刻反犹太的阴暗情结。

19世纪末叶,法国犹太裔军官Dreyfus因其犹太背景,被诬告为德国间谍,成为对法国精神理想的最大耻辱和嘲讽。二战期间,很多法国人帮纳粹占领军把犹太邻居送进集中营,这些都是法国对反犹太特别羞耻的心理弱点。整个欧洲其实都有反犹太的阴暗历史,碰到任何反犹太言论和事件特别敏感。此次赞同杀害犹太人的马巴拉言论被禁,法国主流社会认为属仇恨犯罪,性质不同于一般宗教冒犯,可是穆斯林会同意这种双重标准吗?

必须承认,不同文化宗教传统的社会,都有其特别不能容忍的禁忌或心理敏感弱点,不可轻易触犯。对中国人,不能辱其先人长上,否则不要怪人家跟你拼命;在美国,最好不说出那个N(Negro)字,否则会被视为缺乏文明教养;欧洲不能反犹,伊斯兰教信徒前不故意吃猪肉,这些都是常识,也是互相尊重,和谐为贵的和平相处之道。

方济各只是说出世间相处之道而已。毕竟现在地球村时代,各种文化、宗教信仰,人际接触频繁。即使自己国家内,如不限制一些嘲讽别人视为神圣的事物,都可能引起自己人暴力冲突。

近代欧洲文化一直强势,认为自己的价值就是普世文明,是举世应共同坚守的标准,但有时傲慢伤人而不自知。西方发展出来言论思想自由,的确是人类进步的保障,也是共同财富。容忍某些偏见和冒犯言论,不轻易压制、不泛政治正确主义,对开放社会有益无害。但却必须分辨仇恨和亵渎宗教神圣的言论,将其纳入一定的法律约束。两者间的分寸拿捏不易,这也是文明社会和文明人,必须时时注意的教养和规范。

    责编: Lily

    上一篇: 《真实版鹿鼎记》水管破裂结冰 俄小镇变冰城

    下一篇: 约旦飞行员被IS扣留生死未卜 妻子痛不欲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