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遥远的星际,是从古至今人类共同的梦想。那么,在没有天文望远镜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探索太空的呢?他们的研究方法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易经‧彖传》中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古人认为,天上星象和地上的人与事对应,人类社会随天上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对天上星象的观察,就可以预知人间祸福。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了认识星星、研究天体,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中国称之为星官,西方唤之为星座。
关于星官,最早的完整文字记录见诸于《史记·天官书》,其中记载,中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中国古人还以日月的变化预测风雨寒热。《汉书‧天文志》中称:“月为风雨,日为寒温。”即当月亮运行到某些星宿时就会起风。
《尚书‧洪范》里称:“箕有好风。”即当月亮运行到箕宿时,就要扬尘起风。《孙子兵法‧火攻》篇也称:“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西方的占星术亦是源远流长。在埃及文明的繁荣过程中,曾屡受尼罗河水泛滥的危害。
后来,一名僧侣在观察天象时发现,夏日的某个清晨,天狼星会随著太阳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尼罗河水就会在这一天开始上涨。
几天之后,当太阳比天狼星升起晚一点时,河水就会泛滥。经过多次观察,僧侣终于找到了规律。
此后,人们就在河水泛滥之前撤离,等到风平浪静后再回来。古代玛雅人对天体的运行周期了解得十分精确,现代天文学对太阳年的精确测量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记载的太阳年长度为365.2420天,两者仅相差0.0002天。
玛雅人概念中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88天,而现代的测量值为29.528395天。
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6000年只差一天。准确计算出一个金星年是584天,如果按他们的方法去推算金星的运转周期,一千年仅有一天的误差,即使是现在,这也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天文学成果。
另外,在非洲有一个叫做“多贡”(Dogon)的部落,他们很久远以前便对天狼星具有十分详细的了解。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对太空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历史文明璨若星河,远非我们所认识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