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一山——梵净山
2019-05-10

“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这首在贵州广为人们所流传的歌谣,贴切且生动地唱出了梵净山的美丽与神秘。

梵净山是一座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巿的武陵山脉主峰,也是贵州第一高峰,因其风采不输五岳,而有“天下名山,百岳之宗”的美名。

走进梵净山山麓深处,云雾缭绕,灵秀俊逸的景色令人陶醉。日前,梵净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使得原本就游客如织的梵山净土吸引了更多世人的关注与造访。

天下众名岳之宗
被世人封为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海拔2493米,以雄、奇、险、秀、古著称,具天下名岳之特奇,方圆八百里净土,莽林幽壑,人迹罕至,群峰耸峙,气象万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座山打造得巍然独特。仙气缭绕的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因而有“天下众名岳之宗”的赞誉。

生机盎然古山峰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地区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具有地层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纯洁、构造奇特磅礴、山岳冰川地貌等多姿多彩的三大地质特色,也造就出它独特绝美的山岳风貌。

这里留下了10至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亿万年的风雨侵蚀,雕琢出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诸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妙趣天成。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一直是当地“武陵蛮”所崇拜的神山、圣山。

清代,梵净山则称为“月镜山”。因为月明之夜,人影映于崖顶峭壁之上,如镜一般,称“石镜”或“月镜”。

佛教的道场宝地
梵净山是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古称“三山谷”。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是从佛教中的“梵天净土”而来,意思是超凡脱俗的净土,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明朝初期,官家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寺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明朝时期,山中修建了48座佛寺,但其中多座已被毁坏。保存至今的佛寺是全球佛教徒重要的朝圣之地。

奇石大观园
梵净山上的奇石怪岩随处可寻,如头重脚轻的“蘑菇石”、拔地冲天的“万卷书”、凌空飞架的“天仙桥”、形状似龙的“九龙池”、玉树临风的“太子石”,以及“佛光”、“月镜”、“瀑布云”、“说法台”、“香炉台”、“炼丹台”、“九皇洞”、“金盆”等,不胜枚举。

“蘑菇石”石如其名,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是由风化、侵蚀后残留的层积岩所成,历经10亿年屹立不倒。如今“蘑菇石”已然成为是梵净山标志性的代表形象。

“万卷书”传说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踢时触及梵净山,从马上落下了一叠佛经,从此梵净山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好像堆叠有序的典籍齐天堆放。

梵净山的金顶上有两座寺庙:一边为释迦殿、一边为弥勒殿,凌空飞架连接两庙的桥称为“天仙桥”。古人认为此桥非人力所能,乃为神工,故称其为“天仙桥”。传说此桥是中国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提供的铁拐作拱架,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作料石修砌而成。天桥修成后,诸佛众仙来此踩桥庆贺,场面热闹非凡,所以后人称此桥为“天仙桥”。

红云金顶似飞天游龙
由于梵净山山峰直立高达百米,红云瑞气常围绕四周,因而常被冠以“红云金顶”的名号。又因为似飞天游龙的红云瑞气非常壮美,所以梵净山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看到梵净山山峰独特的日出和佛光。“梵净佛光”特有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外的朝山拜佛者。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Repaying Others Who Have Helped Us and Being Honest and Trustworthy

    下一篇: 潘扆仙人为何突然法力全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