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洛书 九畴垂范
2018-10-10

文︱宋紫凤

如果说后世历代帝王是以礼、乐、政、刑来治世,那么有关夏代的史料为我们所呈现的,则是乐治天下的盛美,而后世帝王治世所依重的礼、政、刑并未大书特提。所以然者,是因帝禹时代,道德更为高尚,民风更为质朴,天子治世依据的是内涵更为高远的治世法则——《洪范九畴》,而礼、政、刑的内容也都涵盖其中。

《洪范九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间版的“洛书”。

按《尚书正义》所载,大禹治水时,一只神龟从洛水中负文而出,正是上天所赐的“洛书”。大禹据“洛书”之文,将其整理为九类,是为《洪范九畴》。可见,“洛书”不仅包含了治水的道理,也包含了治天下的道理,而《洪范九畴》就是对“洛书”中治天下之理的总结。大禹治水成功后,帝舜命禹将《洪范九畴》的内容写出。帝禹即位后,正是用这九章法则治理天下。

而《尚书》中有〈洪范〉一篇,开篇写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向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询问天道,箕子就将《洪范九畴》写了下来,呈给武王。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帝禹的《洪范九畴》不止于夏代,其历经商代,直至周代还一直做为天子治理天下的重要参照,是为三代治世之法典。

《洪范九畴》,望文知义,洪,即是大,范,即是法则,九畴,意思是有九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五、皇极;六、三德;七、稽疑;八、庶征;九、五福六极。

《洪范九畴》第一是“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被列为第一,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从某一个境界中看,万事万物莫不由五行构成,五行生克之理,阴阳变化之道,制约于万物,所以,五行之理可以说是天道在这一境界中的直接体现。大禹治水时,是顺应水势、地脉来合理疏通引导,治理天下也是同样的道理,要顺应五行的特性,顺应万物自然之理,去合理疏通引导,而这也是夏道尊命的一层体现。

第二是“五事”,即貌、言、视、听、思五个方面,天子须做到容仪要恭,出言而人皆遵从,所视须明察,所听须明听,所思能洞见入微,于事则无所不通。按《尚书正义》引《五行传》所载:“貌属木,言属金,视属火,听属水,思属土。”可知,“五事”,正是“五行”于天子自身的一种对应,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说过了天,就要说人,所以这天子五事被列为洪范第二。此外,天子能正自身,方能正天下,而后世读书人所讲的“内圣外王”之理,与此也是一脉相承。

第三是“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八个内容。食,是指教民务农;货是解决资用;祀是敬事神明先祖;司空是负责安置民居(大禹当年治水时,就是被尧封为司空);司徒是教民众以礼义;司寇是负责惩治奸盗;宾是教民以礼待宾客;师则是军旅之官。这些是国家事务最为重要的八个方面。

第四是“五纪”,即岁、月、日、星、历数。古人用这五项来记录天时,而八政之施要遵从天时。

第五是“皇极”。中国人有句话叫“过犹不及”,主张不走极端,要行中正之道。而所谓建皇极,是指天子要行大中之道,是以立极于天下。那是一种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状态。能够立极于天下,万姓皆尊天子之德。此外,皇极这一项所以被排在第五位,也是有原因的。《洪范九畴》有九项,第五项是中间的一项,“皇极”位列第五,亦合于“大中”之意。

第六是“三德”,即正直、刚克、柔克,也就是说天子治天下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刚柔并济。

如果这些都已做到,但还有疑虑未决,那么就要通过占卜向上天请示天意,这也就是《洪范九畴》的第七个内容:“稽疑”,所以古时宫廷里都设有卜筮之官。

第八为“庶征”,就是说根据天子的德行与施政,五行之气会有相应的征验。天子有德,施善政,则风调雨顺;天子失德,施恶政,则引来天灾异象。这些吉征与凶征,是天子治理天下时所应参照的。

其九为“五福”、“六极”。神明在上,人有所为,皆有报应,行善者得“五福”善报,行恶者得“六极”恶报。

虽然,今人难以完全理解《洪范九畴》中的道理,但是,这些泛泛的了解,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部贯穿于三代的治世法典,其内涵远远超过后世的礼、政、刑的概念。上古社会更接近于天道、神明、自然,呈现著天人相协的文明气象。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顺治皇帝出家的传闻

    下一篇: A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Morality (Par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