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九:代政王大禹
2017-04-09

夏朝:大禹时代之八
代政王大禹


长年在四方奔波的禹领着一脸风霜的伯益、后稷,回到了舜帝的宫廷。和他的手下一样,禹晒得浑身黝黑,身形消瘦,“大禹贵为天下之王,却拿着锄头跑在万民的前头,就算是一名低微的臣仆或俘虏,也不比他劳苦。“

带着身上治水劳苦的刻痕,带着救济万民奋不顾身、齐天的功德,黝黑消瘦却依然高大威仪的禹回到了舜帝的朝廷。

在舜帝的朝堂中,禹坐下来说起这些年来治水的事,舜帝和他的臣子们听得入神。神州大地硕大无边,禹领着益、稷和契及众多的部落首领、徒众把莽林中的猛兽驱逐出去,开垦山林,把大地一里一里治理稳妥,一亩一亩的粮地开垦出来,泛滥的河水一条一条导入河道,引向东南,流入大海,这之间发生的事岂是三天三夜说的完的?

帝舜(公有领域)

在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虞书‧益稷》中,记录了大禹和舜帝及舜帝臣子的对话。


一天,在舜的面前,皋陶、伯夷、大禹谈起治国的方略。舜帝对禹曰:“你也畅所欲言吧。”


禹拜说:“呃,有啥可说?我只想每天孜孜不倦。”


皋陶问:“什么是孜孜不倦?”


大禹说:“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百姓都淹在水中。我在地上乘车,在水上乘舟,泥地里乘橇,攀山越岭时乘暐,一边开垦著山,一边砍伐著山林,砍削树木作路标。我和益两人给百姓找来新鲜的食物,疏通九川通向四海。天下的百姓又饥又寒,我和稷运给他们缺乏的食物。粮食少的地方就从粮食多的地方调来粮食,把百姓搬到安全干燥的高地。于是众民安定下来,万国得到安治。”


皋陶说:“是啊,这就是美啊。”


漫长的治水十三年,禹的德行与贤能,众诸侯和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他受到各部落真诚的爱戴,大伙跟随他齐心协力地治水。舜老了,想把这天下盟主的位子传给禹。他对禹说:“禹,你来!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如今老耄昏聩,叫我再操劳这些烦忙的事委实倦怠。你平日是从不懈怠的,今后要接替我治理众民啊!”


禹站在舜帝面前谦辞不受,说:“我的威德不够,众民不会听从。皋陶德高望重,黎民心里都怀念着他。舜帝,你要念着他的大功啊。”



帝舜说:“皋陶!这些臣民没有人干犯我的政事,因为你作士官,五刑分明,以辅助五种伦常之教,合乎于我们的治道。施刑期望能达到无刑,众民谐和于中道。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干得好!”


皋陶说:“帝德没有失误,以简约来治民,以宽容来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延续到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惩罚犯罪不论多小;罪可疑时从轻,功可疑时从重;与其杀无辜的人,宁可失之于不合常法。吾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不冒犯官吏。”

帝舜说:“使我依众民的愿望来治理,四方万民如风而动,是你的美德。”


“来,禹!天降大水儆醒我,治水成功,又在众民中有威信的,除了你,没有别人更贤能了。在国勤奋不倦,在家节俭辛勤,不自满自夸,只有你最贤能。正因为你不骄傲不自满,天下没有能和你争强的。正因为你不居功,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真诚地赞美你的品德,嘉许你的大功。天命已经降到你身上,你终将升任大君。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精微的。要精纯,要专一,诚信地坚守中道。不听不信实的话,不采用独断的筹谋。可敬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万民吗?众人若非大君,又将拥戴何人?君主若非众人,就没有与他一齐守国的人。恭敬啊!慎谨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万民愿意的事。若是四海的百姓困穷,天赐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口能说出好话,也能兴起征伐,我的话却不再改变。”


禹再三谦让说:“不如把一个个功臣按序来占卜,看谁的卜兆最吉就由谁来接位。”


舜说:“禹!我们占卜是因为心里有疑难,才去请问大龟。如今我心意已决,众人的心也都一致,相信鬼神必定依从,龟筮也必定是吉了。占卜是不会重复出现吉兆的,不用再卜了。”(“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舜毅然说:“不!禹啊,只有你能使万邦谐和。”


于是在正月朔旦,禹受命于宗庙,率百官摄政,为摄政王,一如舜帝当年为尧代政那样,禅让天下,垂范后世。


大禹上任不久,舜帝命他把治水时神龟献上的洛书整理书写出来,成为正式的文献《洪范九畴》,摄政王大禹的治国之法。最终,《洪范九畴》传到了殷商,又传到了周朝,成为华夏治国世代相传的宝典。


大禹治水后规划的九州曾经被舜帝增为十二州。大禹执政后在舜帝的同意下,恢复了当初划分的九州。


德化三苗


三苗是处于中原南方的苗族,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三苗的地望,东面洞庭,西面彭蠡,北起文山,南接衡山。舜帝时洪水泛滥,三苗趁机在东南作乱,曾与驩兜、共工和鲧被四岳称为天下“四罪”。


圣王时代,三苗时常侵犯华夏部落,造成万民很大的困扰,财物被掠夺,生命不保。尧帝时,三苗在江淮荆州一带作乱,尧帝在丹水(今陕、豫、鄂境之丹江)战胜三苗,迁三苗于三危。舜帝在位时也亲征苗族,一直打到洞庭湖边上,之后北分三苗。


禹代政不久,奉舜帝的命令领兵讨伐三苗。出征前,代政王大禹在将士前誓师曰:“众兵士们,听命!这些苗民蛮而未化,蒙昧而不知恭敬,高傲而自以为贤,有逆天道,坏了德性,使得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百姓被弃,性命不保。现在,天降咎在他们身上,我和你们众兵将奉命伐有罪之人。你们要尽心尽力降服他们,立下功勋啊。”


大禹率军和有苗大战三十天,有苗不驯服。能听懂鸟语的林官伯益劝禹王:“谦受益,满招损,这就是天道。从前舜帝对待他的盲父亲瞽叟老是那麽恭敬,一向糊涂的瞽叟都变得通情达理了。人家说至诚可以感动神,何况这些苗人?”


禹王说:“您说得对!”随后即听从益的忠谏,率领大军班师回朝。回到蒲阪,舜帝令士卒在庙堂阶下举著盾和雉尾扬臂踏足,旋舞而歌,以向四方宣示偃武修文的意思。果然,过了七十天,有苗自动来归顺了。


《吕氏春秋‧尚德》的记载略有不同:“三苗不顺服,禹请出兵攻打。舜告诉他:‘不,我们用德行来驯化这些蛮族’。于是施行德化三年,而三苗顺服。”


《尚书》及《淮南子》中也记载舜命众人演奏韶乐,使得苗人放下兵器而舞,舜帝不战而胜,以中原富于德容的乐舞驯化了苗族。舜帝以文化熏陶驯服了三苗,可说是开华夏上古史德化蛮夷的先河。


禹王摄政 五星连珠


大禹摄政第六年,辛未岁,五星连珠。古书上记载:帝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太平御览》卷七引《孝经‧钩命诀》)。据现代天文推算,夏朝确曾出现过“五星连珠”的天象,即公元前2049年1月,一连数天,夏王国黎明的天空出现五星相聚的异象,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由西向东,呈弧形陈列在夜空。五星连珠千年不过数十回,被视为祥瑞之兆,逢此吉瑞多有圣人行于世上。如尧在位时出现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的天象。此时出现的五星连珠祥瑞之象,正是大禹任舜帝代政王之时。


大禹画像(公有领域)

禹为舜帝代政王十七年。舜帝年事已高,上百岁依然不辞劳苦去南方巡视。舜帝最后一次“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不少古书中记载舜是南巡时疲劳过度而亡,也有说是讨伐三苗而亡。舜帝从担任尧的摄政王到去世,近八十年间,五年巡视中原一次。在那时国土广袤、道路险阻、车辆简陋的情况下,五年中,一整年视察南北四岳十二州,其艰难可以想见,更何况依照《纲鋻易知录》上的说法,舜帝那时已一百一十岁了。

在驾崩之前,舜帝把帝位禅让给贤德的禹王。商均是舜和女英的儿子,他和舜的兄弟象一样不肖,所以舜帝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王。

尧帝驾崩之后,禹王“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在这之后,禹王循古礼居丧三年,身体枯槁消瘦,脸黧黑无光。虽然舜帝把帝位禅让给了自己,然而禹王避居夏地的阳城,意思是让位给舜子商均。然而万民都不去朝见商均,却追来阳城朝觐禹王,那样子就好似受惊的鸟儿飞向天空,又如惊骇的鱼儿沉入渊水。他们白天高歌,夜里吟唱,又登上高山一遍又一遍地哀声呼号:“禹王抛弃我们,我们要把自己爱戴的人如何呢?”(“禹弃我,如何所戴?”)三年后,禹王为舜帝服丧结束。他哀矜众民,万不得已,登上了天子之位。大禹以十三年的时间疏浚河川,开垦荒地,一亩一亩地把中原大地治理好,又帮着百姓疏通有无,把救命的粮食运送到各地,开辟山林修筑土路,让大地恢复秩序,众民可以居住。这天大的功劳都归于大禹和来自不同部落的首领及徒众。除了禹,又有谁配继承中原神州的帝位?

《史记》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禹王建立夏王国之后,就以部落之名为国号。

大禹接替舜帝成为天子,开创了华夏民族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尚书正义》
2. 《史记》
3. 《淮南子》
4. 《韩非子》
5. 《吴越春秋》
6. 《太平御览》
7. 《竹书纪年》
8. 《战国策》
    来源: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责编: Sarah

    上一篇: 富贵天注定 生死不由人

    下一篇: 阿育王(2):受到国王冷落反显帝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