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二:鲧盗息壤
2017-03-09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夏朝:大禹时代之一

鲧盗息壤 触犯天条

在帝尧的时代,洪水泛滥,野兽横行,天上飞的、地上奔跑的猛禽野兽远比人要多出许多倍来。先民在浑浊的黄水中奔走逃命,刺寒的风在水上刮,饥寒交迫,朝不保夕。为了治平这滔天的洪水,尧帝召集众臣子来到身边。

《淮南子‧齐俗训》中赞美尧之治:“尧帝治理天下,以舜为司徒,掌理政事教化;以契为司马,主掌军令;以禹为司空,主掌工事;以后稷为大田,主掌农事;以奚仲为工师,掌百工。尧帝治理万民的法子就是让住在水边的打鱼、住在山林中的伐木、住在川谷中的牧猎、住在平原上的耕地。各地有其适合的事业,各事业又有其工具,各种工具又有其用,各种用途又有适合之人。”


帝尧任贤图治,明代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现在,这些贤能而又各得其位的臣子一个个围绕在尧帝身边,年岁已高的尧帝一头银发银须,人就如同阳光一般和煦。他望着身边的众臣,殷殷地问道:“这水浩大比天高,有谁能治理呢?”

讙兜说:“共工聚拢又安抚民众有功,可以用他。”这共工是古代的水官,是曾与颛顼争帝而撞断不周山的共工氏的后代。

尧帝回答:“共工巧言善道,居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他。”

尧帝又开口问:“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都万分的愁苦,谁能治理这水呢?”

这一回众臣都说鲧可以。尧帝说:“鲧会违背天,毁败同族,不能聚拢民心,不能用他。”

然而四岳说道:“不如就任用他一回,真不行再说。”

尧帝颔首说:“也好。”


帝尧像,清姚文翰绘《历代帝王真像》。(公有领域)

《山海经》中记述鲧是黄帝的曾孙。他封在崇伯,也就是嵩山一带,是一位有着贵族血统的诸侯。嵩山在今天的河南中部,古时又叫嵩高、崇高,北临黄河洛水,南临颖水。由于鲧封在崇山,日后这里成为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史记‧夏本纪》、《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也有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孙(《世本帝系》)。

在四岳的推荐下,尧帝命鲧治水。鲧以土筑,也就是筑堤阻挡的方式来治水。此外,鲧还以版筑,也就是筑城墙的方式来围堵洪水。《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发明了筑城墙的方法:“鲧作三仞之城”。然而洪水涛涛,鲧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法子治理这无边的大水。

天上有一种神土叫息壤,能够自生自长,永不耗减。把它掷在水中会一直不停地生长,盖过大水。传说鲧最终去上天盗来了这神奇的息壤,以填土掩埋的方式来治理大水。

“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山海经注》)说的就是这个神土。

大水无边无际,鲧一回又一回在滔天洪水中撒下息壤,用息壤在河岸上筑起河堤,水上涨一尺,息壤也长高一尺,然而河堤越筑越高,却挡不住不断漫延而来的大水。

此外鲧又修起三仞高的城墙,在城内囤积财物,大水暂时被挡在墙外,却并没有被真正根治。而诸侯却都渐渐背离了鲧。如此耗费了九年的时间,鲧指挥人们修高墙、修堤坝,却因为不“修德于天下”,大水依旧四处泛滥。鲧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上天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拿到地上来治理上天用以警示人类的洪水。而他治理的方法,又是以防堵、堙塞为主,这既违背了水往低处流的本性,亦违背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法。

天帝发现鲧盗取息壤,又以围堵的方法治水,勃然大怒,派遣祝融下来殛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对鲧之死如此记述道:“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被杀后,其神化为熊,遁入了羽渊。亦有说鲧死后身体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于是化为黄龙。海民在羽山建庙四时祭拜鲧。庙一旁的水渊中,不时有大玄鱼或蛟龙从水面一跃而出。

天上的理与人间的理是相通的,鲧盗取息壤,不仅触犯了天条,也干扰了地上的法则,所以,当天帝震怒殛鲧于羽山时,对应到地上,也留下了大舜帝因鲧治水不利而放逐鲧的记载。《尚书舜典》中这样写道:“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舜帝在处置四凶时,将鲧流放到羽山。

参考文献:
1. 《淮南子》
2. 《史记》
3. 《通雅》
4. 《尚书》
5. 《山海经》
6. 《春秋左传正义》
7. 晋‧王嘉《拾遗记》
    来源: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责编: Sarah

    上一篇: 【中国历史正述】夏之一:引言—巍巍大夏

    下一篇: 三十六计系列 第七计“无中生有”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