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元、亨、利、贞,就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也是《易经》中最常见的四个字。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易经》如何经世致用、指导人生。
宋代大儒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易经难懂,但并不神秘。易经里面有四个字最常见:元、亨、利、贞,比喻人生和事业历经的四个阶段:“元”是启始,“亨”是发展,“利”是收获,“贞”是守成。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四个阶段呢?简而言之:以仁心开启事业、以诚信发展事业、以大义收获成果、以守成巩固成果。
一、元:最好的开始
仁者初心,是最好的开始。
“元”是万物的开始,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讲开始。那么什么样的开始才好?《易经》告诉我们“元者,善之长也。”我们的开始,要确保是善增长的方向,所以有句话叫做“君子慎始”,我们的开始一定要特别小心。《易经》告诉我们,只有向善增长的方向才是好的开始,才是我们要的开始,如果是向恶增长的开始,那绝对是不允许的。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时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而环境遭到大面积破坏;人类寿命得以延长,而新的疾病继续出现等等。既有好的也有坏的。
在面对物质高度文明的同时,我们似乎更要注意到人的心灵问题,物质的丰富和心灵的孤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也是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在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大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若人类没有一种伦理方面的基本公识,人类迟早会走上混乱或专制的威胁;若没有全球伦理就不可能有美好的人类未来。
大会通过两条伦理金律,其中一条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条是人道原则,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物。
其实“人道原则”用儒家的话来表达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意思就是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这都是仁学思想的内容,可见仁学思想在重新确立现代伦理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在广泛地被采纳。
孟子说:“仁者无敌。”事业要有好的开始,初心需发乎仁念。仁人者,以利益社会的角度出发,而不单纯为追名逐利。
仁人从来不需要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仁念。因为他们的仁心,自可通过他们的事业,传达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二、亨:事业亨通
诚信严明,方能事业亨通
“亨”又是讲什么呢?讲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我们要的发展呢?《易经》讲,“亨者,嘉之会也。”“嘉”是美好德行的意思。能够把“嘉”会集过来的发展才是我们需要的发展,所以“元、亨”都是讲以善、以嘉为基础。
“嘉之会”就是诚信严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德行的基础。
“诚信”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大学》将“诚意”列为“八条目”之一,而《中庸》更把“诚”视为一切德行之本,是承载三达德以实行五达道的坚实基础。
从继承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诚信观,完全可以为全人类普遍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因而具有普世性,“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现代企业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奉行的生存信条;而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要想事业亨通发展,必须以诚信原则来经营,建立严明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此才能迅速成长。
孔子认为诚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信”是有经济价值的,能带来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信用就是金钱。”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离开诚信,社会竞争就会进入无序状态,部分人不讲诚信,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孔子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三、利:收获富足
以义为利,方能收获富足
“利”是什么呢?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不考虑到利益的问题,利就是取用的原则。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样的“利”是我们可以要的,什么样的“利”是我们不能要的,《易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取用原则:“利者,义之和也。”
《易经》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会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原则,这个“利”不是随便的“利”,一定要建立在义的基础上;义,就是正义,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会的,这叫做义。
求富是人的本能欲望,关键在于如何去求?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就是:以义去求。在求利的同时,以义为准绳,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可见,孟子并不在乎利大利小,关键在于是否有义,有则利再大不为过,无则利再小也不能受。
朱熹指出“利是从那义里面生出来,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所以‘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可见儒家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导利,强调人的主体利益意向要与道德的价值取向一致。
所以我们当事业发展到该收获果实的时候,应以大义处之,而不是耍弄手段,损人利己。
李嘉诚经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先生一生浮沉商海,经历无数大风大浪,靠的是一个“义”字:“一生之中,我还没有强迫收购过一家公司。到今天为止,我所收购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好商量。”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又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不义之财不能久享。小义则聚小利,大义则聚大利。而巨义如李嘉诚,则聚六十年之商业帝国而不倾。
四、贞:事业常青
守成防亢,方能事业常青
《易经》:“贞者,事之干也。”程颐说:“贞者,万物之成。”“贞”既代表事物、事业的守成,也代表事物、事业的新发展,再开启下一个“元、亨、利、贞”的循环,这用《易经》话语表达就是“贞下起元”。而能否开启新发展,戒骄戒躁和求新求变同等重要。
《周易·干》上九爻辞:“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
事业有所成就后,就算不会骄傲自大,也要警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心态,应该保持求新求变的旺盛心态,寻找新的突破,使事业有新的发展。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27岁创立陶瓷公司,52岁创立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晚年被请出山,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
为什么他能够在完全不同的事业都有重大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不以已有的成就为满足,也不被原有的经验桎梏,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从而开始新的事业,开创新的高峰,所谓“贞下起元”。
易道变化万千,《易经》中留下来的智慧,“元”、“亨”、“利”、“贞”,细细思量,对经营人生事业的裨益极大。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四个字,也就理解了人生和经世致用之道。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着,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