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中医医德
2015-10-12


一些著名的医家以他们的德医双馨,为中医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历代中医不仅重视医术水准的提升,更十分重视医德修养,一些著名的医家以他们的德医双馨,为中医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明代医家万全,擅长儿科。一次他仇家的儿子患咳嗽吐血,久治不愈,无奈只好来请万全。万全毫不犹豫立即前去诊治。患儿服了几剂中药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然而主家仍然对万全心存疑虑,又请来了一位大夫。这时,有人看不过就劝万全一走了之。万全却说:“他就一个儿子,非我不能治。我走了,如果耽误了这孩子,即便不是我杀了他,也是我的过错呀。”看了那位大夫开的处方,万全认为药不对症,诚恳地劝其更改。那个大夫拒不采纳,主家也随声附和。万全无奈,只好离开。临行前,他又去看了病儿,抚摸着孩子的头说道:“这些药,切记少吃些!”结果病儿只喝了几口,病情就急转直下,生命危在旦夕。病儿的父亲不得不再次厚着脸皮去请万全,万全仍不计较,再次前来悉心诊治,终于治好了这孩子的病。

明代医家赵贞观医术高超,为人忠厚。他在为病人精心诊断处方后,还常常在半夜里,不顾月黑风高,道路坎坷,亲自前往病人家里,询问病人服药后的效果。不仅是赵贞观,清代医家许溶更是细心备至。有一次,他出诊看完病,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就寝后,忽然想到给病人的处方中少开了一味药,不太合适。他马上穿衣起身,赶到药铺时已经关门了,他坚持叫开了门,买了药,又急急忙忙给病人送去。那个病人服了药后,很快就痊愈了。

这些医家能够对病人如此极端地负责任,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康复当作头等大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孙思邈《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卷一第二)

凡大医治病,必当岸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悽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昩。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自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来源: 网文 责编: Amy

    上一篇: 语音辨认 机器逊色于人耳

    下一篇: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