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东北的一位朋友,家住在满洲里市。他的叔叔今年六十五岁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叔叔刚好十岁,正赶上中国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自然灾害,粮食都征去搞“备战备荒”了。城里农村都一样,人们饿的到处去找能吃的东西。那年正赶上秋季,白菜根都吃完了,怎么办呢?满洲里的西南农场有大片的麦田,人们都涌到地里去拣拾收割完掉落的麦粒,可是饥饿的人太多了,这点麦粒塞牙缝还不够呢,哪能填饱象大坑一样的胃呀。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有人就想到了田鼠,大家都知道田鼠有储粮的好习惯,于是乎去跟田鼠“借粮”。说是借,实际上就是明抢。
田鼠洞不是直的,而是弯弯曲曲如同游廊,宽五公分左右,挖开田鼠洞一看,原来老鼠洞非常讲究,和人的居室差不多,里边排列着卧室、卫生间、粮仓等,井井有条,错落有致。民以食为天嘛,老鼠也不例外。有的老鼠粮仓挺丰富的,里面有芥末籽、豌豆、最多的是麦粒,互相不掺堆,品种分明。真让人肃然起敬。可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里,不是所有的老鼠洞里都这么富有,有的老鼠洞的粮仓,整整齐齐摆的都是草根子。挖开后不禁让人有一种异样的、心酸的感觉。没有一粒麦子,这一家老鼠,一冬天就吃草根充饥了,比人还苦啊。
还真有勤劳能干或者说幸运的老鼠,有的田鼠洞里能挖出几十斤的粮食。人们听说挖老鼠洞可以找到粮食,饥饿的人们就疯涌着到满洲里西南农场去找鼠洞,见着洞口就狂挖,把地翻的千疮百孔。他的叔叔也找到了两个鼠洞,弄到了几斤粮食。可是哪有那么多的老鼠洞啊,当人们再也找不到可挖的鼠洞时,结果发现,失去一年冬粮的老鼠们,悲痛欲绝,有的爬到小树叉上,有的爬到蒿子杆上,纷纷上吊自杀了。这些老鼠有大有小,全家老少都被人为制造的大饥荒,逼上了绝路。
从此以后,无论多饿,他叔叔都没有挖过老鼠洞,去跟一群可怜的老鼠抢过冬粮。
老人们常常告诉我们: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他觉得老鼠虽然不好,但那些小东西也挺可怜的,它们偷点人的粮食,但比起现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员们,明目张胆的吃饱了、喝足了、拿够了,反过来还要害人整人强多了。看来,那些腐败的官员们,真不如一群老鼠仁义。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是唐朝诗人曹邺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官仓鼠》。此诗代代流传,甚至被选入了儿童的文学启蒙教材,因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今,“官仓鼠”一词,已经被约定俗成为讥讽贪官污吏的“代名词”和“专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