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楼继伟再评习近平经济政策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9月28日,中国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公开演讲称,需要破解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等三个难局。并且他再次分析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经济“双循环”政策存在的问题。
楼继伟:破局不会在今年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上海举行,主题是“全球共破局”。
据网易财经9月28日报导,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表示,一是要破解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的难局;二是要破解逆全球化僵局;三是全球与共,“这就难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折腾”。
楼继伟认为,本轮逆球化的思潮是逐步兴起的,已经有大约10年的过程。全球化是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以及跨境投资,是基于规则的各国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按照比较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分布到全球,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在给所有国家带来红利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比如传统就业机会的转移和收入分配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大型跨国公司和资本,不利于发达国家中低收入者的就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楼继伟举例解释:“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不少实体店倒闭,甚至大型购物中心也在倒闭或者转型,不少传统就业岗位流失”。
什么时候才能好转?
楼继伟表示近期不乐观:“目前全球杠杆率高企,相对于经济基本面,金融资产存在泡沫,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之后,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需要退出,如果退出节奏不当,引发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强烈的危机,不是没有可能。危机有可能触发共识,合作共破局。但不会是2020”。
并且,他再次分析了习近平提出的经济“双循环”政策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国内的需求和供给还没有很好的动员起来,内外循环的结合还有障碍,因此结构性改革和依法治国是关键。”
习近平的经济“双循环”政策怎么样?
从供给侧改革到经济“双循环”的政策,习近平的表态释放出不同的经济信号。
中国经济连年不断下滑,北京当局早前提出的经济内循环政策,被外界解读为是闭关锁国。后来,其又提出要推动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多次主持会议时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据财新网9月24日报导,中国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撰文,分析历年的经济决策。
楼继伟分析经济“双循环”的政策认为,从国民经济角度看,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增加国民收入,也会增加国内需求。重要的是解决好制约“双循环”的堵点:第一,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坚定地推进依法治国;第三,要降低基础设施和准公共设施的用户成本;第四,要坚定的维护和改进国际规则。
楼继伟强调,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规则的对外开放和依法治国,应当是要点。“特别要提醒,既然是客观规律,政府有意按双循环优化产业链布局是做不到的,竞相动用公共资金抢占技术新高地是做不好的,得不偿失,还会引起国内外的误解。”
另外,习近平经济“双循环”的政策也遭遇挑战:企业订单下降,民众收入不如以往。
据《南华早报》英文版9月26日报导,中国传统产业的商品需求疲软,导致数百万名工人失业。
报导称,以纺织业知名的广州桥南新街有不少求职者,但一名自湖北赴广州求职的农民工表示,她现在的收入恐怕比6、7月时更低。每天上午7时开始,轮班上工14小时,但半个月仅能赚取人民币2000元。除了房租,还得负担家乡年迈父母及小孩的花费,“我努力工作,但仍不够支应家庭开销”。
一名小型成衣厂业者也表示,因为新订单的不确定性太高,现在已无法雇用全职员工,只能聘临时工。在业界10年,但从未见过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找工作,且与过去几年相比,现在的薪水不仅较少,也更加不稳定。
报导分析认为,这将为北京当局所提出的“双循环”政策带来挑战。因为在外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该政策侧重利用中国的内需市场,驱动经济成长。若中国2.7亿名农民工的收入没有获得保障,消费的动力也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