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传承千年的 中华风骨——翰墨精神
2016-03-12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书法与文章一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综观中华历史,书法无论历经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都以强大的生命力演绎著历史和生命的传奇。



书之神韵
中国书艺独一无二
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涵

中国书法独一无二,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甲骨文书写着神秘的占卜,其运笔及结构已经构成了最早的书法,它特有的游玄之境,道出了中华民族远古的智慧。

不同时期的书法,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通晓书法的晚清批评家刘熙载说道:“秦碑力劲,汉碑气厚”、“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这正是时代特征的定格。

书艺重人品

书法与修身养性密不可分

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态,不一而足,书法的风格特色是一个时代深层次的特征表象之一。所以,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是历史、信仰、精神和民族特征。

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真正的上乘书法家必须是书品与人品达到统一。书艺一道,尤重人品,习练书法与修身养性是密不可分的。取法自然,一丝不苟,平和澹泊都是书者需遵循的章法,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习练书法可以让人体悟做人的道理,参悟了书法可以启示人生。

现代社会浮躁、诱惑、忙碌、苦恼、竞争和徬徨。科技越发达,离人性所企盼的理想生活就越遥远。如何寻找心中本性的自由呢?现代人虽身居闹市,但是书法却给予了一种可以超越凡尘、修心养性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书,心画也”,每当闲暇之余或夜深人静时,宁心定气,挥洒几笔,顿觉时空穿越。苏东坡曰:“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书艺-见证了宇宙万物的哲学内涵

书法中的楷体,“人”字是很简单的,但大道至简至易,写好“人”字对练书法的人并非易事儿。写“人”字一撇时,用笔要徐涩顿挫,以曲写直,不断蓄势,这恰似人生阴晴圆缺、运数起伏跌宕、转流不息。

所以,告诫人如身处穷困、渺小、卑微之境,要有静心和耐心;如处荣华富贵之境,要从从容容,朴实自然,不要傲慢张狂,要有平静心和平常心。

“人”字的一捺,书写时要伸展舒畅,底蕴充足,还要在知进知退中藏锋,这就要人听天命,尽人事,知进退,上善若水,勤习练,滴水穿石,这样才能大雅人生,体悟人生。

书法的玄秘还在与宇宙万物同道同法,柳公权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张旭看到“公主与担夫争道”及音乐的吹打之声,顿悟笔法的龙蛇翻转之妙,观看公孙大娘舞剑,方知书法的精髓。黄庭坚受到船夫划桨的启发,而得到书法神韵。这些,都证实了书法道法自然的哲学内涵。

人生漫漫,虽然不能人人都有唐人的吟诗品酒之风,宋士的作词高歌之雅,但是只要您用心习练书法,同样可以达到“平心静气看浮尘,修身养性忘物我”的意境。

千百年来书艺以它永恒、自然、玄妙的气质,传承著历史、文化、信仰和理念。静心面对人生,一壶茶、一本书、一张纸、一枝笔、一颗修心向善的心,有了这些,人生富足而又与众不同!



王羲之书法之美
书品如人品,书画文章中展现的精神即为翰墨精神。

中国古人的文章书画造诣举世无双,其中蕴含着文人书画家的品格风骨,成为后世的楷模,特称为翰墨精神。书圣王羲之的翰墨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勤学苦练 人称“书圣”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其字飘逸而端庄,真率而蕴藉,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写字,七岁时字就写得很端正了,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藏书中发现有前人写的《笔论》,便悄悄的拿出来阅读。他父亲发觉后,恐他看不懂,就对他说:“等你长大了,我会给你看的。”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孩儿看这书、教孩儿书法吧?”他父亲高兴的说:“好吧!你一定要记住学书法不仅仅局限于笔端纸墨之间,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写字与做人的学问。只有人品高尚,书法才能超凡入圣。”

王羲之牢记父亲教导,日夜阅读各种经书和《笔论》,勤学苦练。他做人诚实,举止稳重,书法上博彩众长,兼善隶、正、行、草各体,尤善隶书。
喜获白云老人笔诀

相传王羲之有一次来到了天台山,忽见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的对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王羲之说:“哪里!笔力不足,请您多多指教。”老人拿起笔写了一个“永”字,说:“我看你志坚心诚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把这个‘永’字写好,书法的真功夫就在其中。”

老人给他一笔一笔的讲解笔划和结构,并告诉他写字要净心、要永远保持高洁的心境。王羲之顿觉心明眼亮,连连拜谢先生教诲之恩,再看时老人已飘然离去。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约的传来:“卿的书法感动我,我乃天台白云……”王羲之得白云先生指教后,练字更加勤奋,就住在山中一个岩洞里静心抄写道经《黄庭经》,从此以后,他的书法笔势也更加开放俊明了。

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王羲之淡泊名利,爱民如子,任会稽郡守时,正值当地遭受旱灾,他先行开仓赈饥,救助百姓,详列灾情上报,多次上书要求减免赋役,为民请命。虽身为地方官,但对国家政治弊端和百姓宿愿,每每直言上谏,因此而触怒权贵,他毅然辞官,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王羲之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他的美文妙笔〈兰亭序〉、〈十七帖〉等,堪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灿烂的瑰宝。他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在给友人的信札〈十七贴〉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尊道爱民的思想。

性格耿直 书品如人品

王羲之书品亦如人品,清秀超逸,精妙绝伦。李白称赞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王右军〉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尤其隶书。王羲之身处乱世,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人们认识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作为文人应具有的正气和风骨。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她出身贫苦,没有文化,却是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人

    下一篇: 人类并不“孤单”月球或有“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