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道》老天珠古朴美(上)
2015-03-04



天珠的神话很多,宗教色彩浓厚,这阵子看了几本天珠的经典书的介绍后,决定还是回到“戏石游艺”的风格,就用纯粹审美的观点来赏析老天珠的特色,并借由图片来呈现新与古天珠的视觉差异,至于其图腾的意义、神祕的宗教色彩部份,就留给更有研究的人去写。

古老的美感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的印度古国,在阿利安人遗留的古老文献《吠陀经》记载中,就有古瑜珈理义、咒术、神祗和图腾(Totems)等符号的论述。原始传统佛教兴起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天然灾频繁,在人们求神助佑之心期待下,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天珠在中国,《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吐番时陪嫁佛像上,即今供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释尊佛殿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上,其佛冠即镶有九眼天珠、虎纹天珠、宝瓶天珠、二眼天珠和三眼天珠,也因为这个历史机缘,使天珠成为历代王公贵族所珍藏的宝物。

天珠名称考

在西藏,称“天珠”为dzi(发音),其意义大致为:福报、庄严、圆满。西藏人认为能够拥有一颗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是天神的吉祥物,必须要有很大的福气和缘份,一旦拥有了它,即是无限福慧的开始。在藏人心中老天珠的地位崇高,藏区盛行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老天珠似钻石般珍贵,甚至可拿来到拉萨市区的银行抵押贷款,当地俗谚说:“一珠易良马,三珠抵高楼”,可见老天珠在藏区的珍贵程度。

国外对天珠之研究约始于60年前,多从文化、考古的观点着眼,对“天珠”之称呼则是非常多样,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杜宾路易斯先生于1986出版的《珠的历史》一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己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材料的一种。林东广在1997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现在台湾、香港、大陆称为“天珠”。

天珠的材料

天珠的材料选自九眼页岩,产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地,喜马拉雅山地区唯有的“九眼石页岩”,九眼石页岩,属于沉积岩中含有玉质及玛瑙的“结核”,藏人视为是一种稀有宝石,乃研磨成杵、圆板等形状,加绘各种吉祥图案如:如宝瓶、莲花、虎纹、眼纹、线条等图案制“天珠”。

天降之石

古老露头的“九眼石页岩”,是沉积岩脉中的矿物结核,是属于二气化硅类的玛瑙、玉髓和其他微量元素共生体,天然造形会因为矿物比重,及沉积顺序的不同形成球状珠眼,与台湾文石的形成原理类似。

天珠加工时,会以“珠眼”为中心珠配合周边玛瑙、玉髓的玉石料琢磨后,尽量凸显“眼”的轮状纹就成“天珠”。早期的“天珠”,西藏、尼泊尔等被当地人尊为“天降之石”,是因为这类石材多属于露天素材,矿石自然天然纹路很美,又容易加工,因此被藏族先民认作是“天降之石”。新彊戈壁石开发后,也发现这类天然素材,许多地表的原石不用打磨穿洞就可以佩戴,成为天然的“天珠”被石友视为珍宝。

九眼石页岩天珠

天然九眼石页岩原石尺寸一般在15公分以内,色泽可分为黑色、黄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有的九眼石是玛瑙与页岩的共生体,有的共生体内部还有水晶的结晶,如果水晶脱落的话,就变成了九眼石响石,有的九眼石页岩内有天然磨损的圆形空洞,甚至可以吹响,成为哨石,这样的哨石很少见,是因为这类天然素材极其罕见,但这种料现在非常少见量也不多很少。

玛瑙玉髓天珠

老天珠质很多,量最大的当属于用玛瑙和玉髓的天珠,玛瑙和玉髓均为隐晶质石英,矿物学中统称为玉髓,英文名称为Chalcedony。具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4-1.55。硬度7,密度2.61-2.65g/cm3。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有裂纹,是最常见的半宝石之一,在西藏、新疆、蒙古均十分常见,用来做天珠古即有之。

玛瑙和玉髓纯者为白色,因含色素离子和杂质使玛瑙颜色非常丰富,颜色为红、蓝、绿、葱绿、黄褐、褐、紫、灰、黑等色,而且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等各样纹理。宝石界将其中具纹带构造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依图纹材质特色可分为:缟玛瑙、红缟玛瑙、苔藓玛瑙、城砦玛瑙、火玛瑙、水胆玛瑙。

如果块体无纹带构造则称“玉髓”,品种有:绿玉髓、浓绿玉髓、碧石、血玉髓等几种。为满足天珠市场需求,把玛瑙和玉髓做量产天珠的材类,是市场必然的趋势,但天珠是属于佩载物,要避免有化学制程的天珠,至于是仿古还是新制,只要东西好、价格合理、够美,随缘而取欢喜就好。
    责编: Lily

    上一篇: 《火眼金睛》      高古玉鉴定之被褐怀玉 (25)

    下一篇: 《藏品赏析》:青花凤纹盘和笔洗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