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中的传统文化 喜庆团圆(组图)
2015-02-08


香喷喷的中国饺子是北方人过年必备的美食。(网络图片)

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在中国北方,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民间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沈榜着《宛署杂记》载:“元旦拜年,作匾(扁)食。”清代,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得到延续并固定下来。清史有关资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说明过年吃饺子,在清时已成共俗。


过年吃饺子的文化内涵

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再者,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过年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此外,因为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还有就是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

有关饺子的民间传说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五颜六色的饺子。(网络图片)

过年吃饺子还有一种说法: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

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不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过年吃饺子的祝福与忌讳

吃饺子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过年不吃酸菜馅儿的饺子,意思是怕吃酸菜馅儿的饺子后,来年的日子会过得穷酸。年三十儿晚上要吃白菜馅儿和萝卜馅儿的饺子,是说吃了这样的饺子,人会长得白净,说话也和气。包饺子时一定要多有几个褶子,不能把边捏成光边的,其意是不能让日子过“秃”了。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很多人还在饺子中放一根白线,寓意谁吃着白线就谁能长寿,在饺子中包进一枚铜钱,祝福谁吃到了在新的一年里不缺钱花。码放饺子时一定要顺着摆,切忌摆成圈,意思是不能让新日子走进死胡同。煮饺子时,也有说道,灶坑里需要烧杏树条,意思是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兴旺”。

在煮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之主会问:“小日子起来了吗?”煮饺子的主妇就要回答:“起来了!起来了!”这是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好起来了。接着,一家之主还要问:“饺子挣没挣?”主妇便会笑着答:“挣了,挣得可多了。”这个时候,饺子煮过火煮破了,也不能说是破了,必须说是挣了,期盼着来年挣大钱,发大财。全家人吃完了饺子,一些家长还会让小孩在屋内高处跳上几跳,祝愿自家的小日子蹦个高。
    责编: Lily

    上一篇: 宽容的故事(上)(图)

    下一篇: 绍兴香糕与吕洞宾的传说(图)